多元探索

日常觸碰創作,創作觸碰日常——白雙全工作坊

▎前言 展場裡瀰漫明星花露水的氣味,一雙布鞋掛在監視器上,牆面張貼許多「吳阿姨退休金」的借貸專線⋯⋯觀眾好像不小心走進一塊閒置雜物的空地,疑惑眼前的物件是藝術嗎? 其實,這是清大藝設系工作坊「當代藝術中的生活與情境」的創作基地。本課程由李立鈞老師籌劃,邀請香港藝術家白雙全於2025年3月來到清大,引導學生從日常汲取點子,並在南大校區「澤空間」慢慢發酵為作品。本篇報導將介紹這個有趣的工作坊,紀錄白雙全老師如何教學生觀察世界、以創作對應生活的種種。 ▎把日常物件改造成作品 教室旁有一塊磨石子地板,白雙全老師讓學生搬來身邊沒用的、多餘的東西,布滿地面。一下子的功夫,地上便被各種物品淹沒了:紗窗、低筋麵粉、果汁機、燈管、收據、

最多元的學習安排,最僵化的成績評量——討論清大雙二一制度的存廢

清大作為推動繁星、特殊選才、跨領域等多元學制的重點大學,也如高為元校長新上任時在遠見雜誌受訪時所說,期望協助學生自我探索,「助學生發掘潛能,擁抱不確定的未來」,校長也強調,成功不是只有一種定義。 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大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在取得學歷。累計雙二一退學制、6年最高休業年限則成為阻止學生學歷得取得的現存規定。教務長巫勇賢接受清檸訪談時,曾提及「現在被雙二一的學生不多,大概每年也就在學人數的千分之二」。儘管被雙二一的學生在清大校園是極少數,但怕被當、怕收到期中預警、追求高GPA的成績焦慮一直都無處不在,「人數少」並不會淡化這些問題,反而是將這些在紅線上遊走的人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