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殺危機|水泥叢林裡的沉默殺手 Jun 25, 2025 你曾聽過人們因為玻璃擦得太乾淨而撞上的糗事嗎? 對人類來說,這樣的撞擊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身體損傷,但如果是高速行進中的動物撞擊到窗戶,要面臨的可不僅僅是受傷流血、骨折、癱瘓,嚴重者甚至會失去生命。 這些「因撞擊窗戶而導致生物失去生命」的事件就是所謂的「窗殺」,其中最大宗的受害者就是鳥類,每年全球都有數十億隻鳥類因此喪命。
數位迷蹤——科技與藝術的思辨之旅 May 16, 2025 科技自古便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利器。過去兩百年間,人與機器之間的從屬關係似乎理所當然,然而隨著機器性能的飛躍提升,現實與虛擬的界線逐漸模糊。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場意識與經驗的動盪?或許,藝術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的契機。 本文選擇「數位迷蹤」展覽中五件印象深刻的作品進行剖析,嘗試從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結合所學進行思辨,並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理解創作背後的理念,最終嘗試提出屬於自己的提問與反思。
雜草與野菜的往復對話 May 7, 2025 草地因其本身的生長特性,以及人為剪草的需求,呈現著變動而難以預期的特質。如果說以「野菜」的眼睛觀看,便能對物種與空間有不同的感知與想像,沿著物種與人的關係探詢,也可以發現不一樣的世界。「雜草」是我們對所有我們不願了解、冀望排除的草種一個模糊概稱,然而,雜草也內蘊了無限可能。事實上每種草都有自己的名字,每次指認一種草名,就是通往了它的身世,它所攜帶的生長特性、環境紋理、文化記憶、人與物種的互動情感,以及歷史。細細地去觀看一片草坪,何嘗不是既深邃、又豐饒,「雜草」也能以我們眼光的調整來重新詮釋:是入侵種/原生種、是野菜、是蜜源植物、是蝴蝶的食草......。
吃飽散散步?清大周邊的行人經驗——新竹散步節活動側記 Apr 22, 2025 在清大生活的我們,平時在校外都以什麼方式移動呢? 2025年3月9日的傍晚,《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主辦的【新竹散步節- 科技 x 人本 x 守護】在清大夜市周邊展開,希望透過實地步行,親身體驗行人道的挑戰,重新認識「行」的議題,並傳達「行人零死亡」的願景。 本文筆者以參與者的角度切入,記錄此次活動與對於清大周邊人行區域的觀察,邀請讀者一同回想自己的行走經驗:在學校周邊、新竹的步行感想如何?面對步行遭遇的障礙,會讓我們開始關心行人路權嗎?或是已經漸漸習慣了呢?
【讀者投書】別濫用「左派理想」來掩蓋侵略現實:抗爭應舉起國族大旗 Mar 28, 2025 本文所欲對話的,是日前在清檸化名為Anderson以「左派立場」反對「中國學生來訪團抗議運動」的文章。 作為當日活動的參與者之一,我想有必要做一些相關回應,並且進一步為台灣島上正在左派立場和國族認同間掙扎的人提供行動建議。這不只是為了澄清誤解,也是提出更好的願景。本文將分為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回應上三論點,最後一節整合論述以及提出進一步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