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第一學期的加退選準備結束了,你是否選上心儀的課程了呢?還是在等待最後的機會呢? 每當選課期間,院學士班不受限制的選課優先權經常受到討論,有些同學認為此能促進跨域、多元學習;有些同學則認為此會影響非院學士班學生的修課權益,第一階段選課應該保障本系學生,待後續的選課階段再開放給院學士班、二專等同學。 本次報導,清檸採訪數位不同科系的院學士班、非院學士班同學,聊一聊他們對選課制度的想法、遇到的困境,以及對於選課制度爭論的感受。此外,清檸也與課務組進行書面溝通,了解目前校方對選課制度爭議所提出的可能解方。
不知道各位清大生是否有同感,每當到了換宿舍的時節,無論是從同儕口中,或是在清交二手拍等社群上,都能感受到大家對未來住處的焦慮。近年來,發愁的學生比例似乎在不斷攀升。隨著南大學生即將入住校本部,住宿議題再次成為學生間的話題。大二和大三生憂慮能否順利抽到宿舍,還有不少人要在抽宿與找租屋間做出艱難抉擇。待抽宿結果出爐後,更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本期專題訪談了幾位正在租屋和考慮租屋的清華學子,從他們的分享中得到了許多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經驗。我們將透過這些經驗,帶領讀者深入探討清華學子們的完整租屋歷程。
當你在聖誕節終於不用一邊趕期末,一邊看台大的朋友考完已經出去玩 ,你可曾想過那是一個怎麼樣的感受?清大將在113學年全面實施16周,自110學年試行的16+2彈性周次成為歷史,改制後,學生會如何運用多出來的時間、教授又會如何適應新的學制呢?
「梅竹籌委會是個很熱血的團隊。看到身旁有一起奮鬥的夥伴,我覺得有找到歸屬感的感覺。」宋同學作為今年梅竹籌備委員會的清大總籌,分享了參與甲辰梅竹籌備過程中的精彩。你曾參加過梅竹賽嗎?這場有58年歷史的盛會,乘載著兩校數十屆學生的共同記憶。不僅是激烈的運動對抗交流,也凝聚歸屬感與驕傲、更象徵著清交兩校互相競爭合作的共好精神。
在清交二手大拍賣XD(以下以二手拍簡稱),沒有你找不到的東西,只有你想不到的po文。 起於學生之間經常買賣二手書籍、生活用品,清交二手拍便是為了滿足這樣的供需關係成立的社群。創立於2015年的二手拍隨著用戶人數增加,逐漸從少數人知道的網路平台,變成今日近6萬人的大型社團。有別於其他學校的網路二手拍賣,清華、陽交鄰近竹科,許多學生畢業在科學園區工作,在新竹落地生根,進而不斷擴大清交二手拍用戶的年齡層,加上清交兩校的淵源與生態圈,離開校園的學長姐們生活圈仍接近,所以不太會因畢業就與二手拍失去關聯,甚至會因為其他需求像是房屋租賃、二手家具買賣等方式與這一網路社群的連結更緊密。
你聽說過台積館的黑羊伯伯嗎?又或者你曾走入人社院大廳時,感受到一陣陰涼,更被提醒人社院像迷宮般的建築形狀,是模仿青龍盤據在山旁,為的是要鎮壓地底下的亡魂⋯⋯。 清大校園夜晚的故事如此多,大多是連結清大校地過去是墓地的認知。如今大家則是對「打造未來的清華」的布標習以為常。悄悄地,成功湖整治完成,已經進行三年多年工程的教育大樓也大致完工,預計在明年可以正式啟用。 興建之前、公墓之外,原先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居民,生活發生了什麼改變?我們將跟著幾位過去生活於「清大校內」的老居民,一起回到回憶「清大來了之前」與公墓共存的村落生活。
112年10月9日晚間十點半,清大宿舍區陷入一片黑暗。手機手電筒與緊急照明取代了宿舍大燈,齋舍門禁大開,發電機低沉的聲響貫徹整個夜晚。國慶連假的最後一夜,學生在黑暗中度過。 突如其來的停電讓學生措手不及,冰箱的食物、運作中的主機,也在停電過程造成損壞。基本的民生需求無法被滿足,學生的怒氣開始在Dcard、交流版集結,甚至有學生製作嘲諷海報,到小吃部發放。 當時沒有人曉得,這一停電,使清大校園維持了長達半個月的用電危機。究竟因為什麼原因停電?停電後為何校園發生學生集結、連署行動?本次報導將紀錄112年10月於清大發生的連續停電事件。
上集我們談論到清大特殊選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面貌,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學科專長入學的學生通常能較順利的銜接大學課程;以其他領域專長入學的學生,則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特別是當過去的訓練佔據了學科學習的時間,入學後他們必須在短短的一學期,追上具有幾十年豐富考試經驗的同學。這種情況下,學校是否有相對應的資源和支持? 本集將會深入探討特殊選才制度,包括申請、面試、二軌導師、大二後的分流和實驗教育之路,試圖瞭解這些制度背後的運作機制為何?是否能夠有效的讓特殊選才學生發展專才、跨域學習?
你曾聽過特殊選才、認識以特殊選才管道入學的同學們嗎?面對專長與學科學習,特殊選才的同學會遇到什麼問題或如何做選擇呢? 新學期到來,許多新鮮人進入清華,開啟全新的生活。大一新生們可能透過申請入學、考試分發、繁星推薦、特殊選才等入學管道進入清大。有別於以成績作為審核標準的入學制度,特殊選才以學生的專長、特質作為審核方式。自開辦以來,特殊選才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註一),多元的入學管道,使學生在升學上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2023年年初,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除了全面禁止電子菸、禁菸年齡調整至20歲、擴大菸盒警示圖文等措施外,也將大專院校列為禁菸場所,必須裁撤大學校園內現有的吸菸區。設有多處吸菸區的清大亦根據此條文之修正,於三月一日全面取消吸菸區的設置。 然校園內仍有許多吸菸人口,他們的需求並不會隨著修法通過就消失。我們希望了解這個修正案對有吸菸的師生的影響,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此次的修法方向。 另外,由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公布的新法實行文章可知,此次修法的初衷是因為菸品「日益侵害民眾健康」(註一),因此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報導內討論「法律是否能為了民眾健康而限制自由」等攸關自由與義務的重要命題。
四月中,總圖書館展出吳宇棠老師的十幅油畫。畫中,有人在浴室照鏡子,有人在廚房泡茶,有人在曬太陽⋯⋯熟悉而沉靜的場景,在細膩寫實的筆觸下鋪展,讓人第一眼誤以為是攝影作品。
▎遇見,有時出其不意 「考試時間到,停筆將試卷交過來。」 這聲呼喊劃破那早已浮動不止的教室,終於,又再次從堪稱地獄的期中考週中僥倖存活,疲憊、解脫是此時為二僅存的知覺。而為了犒勞那幾近累壞的自己,便叫上朋友,前往市區覓食。 「好累喔,去吃點甜的吧。」我們邊戴上安全帽邊這樣討論著,於是乎,我們騎上機車,毫不猶豫地衝入都市叢林之中,尋找那可以撫慰我們疲勞的甜品。 我們漫無目的地在市區大路上兜兜轉轉了快十分鐘。搜索無果後,我們便心一橫鑽入巨城附近的巷弄內。在經過不知第幾個轉角後,一間咖啡廳赫然矗立在眼前。 雖然從未造訪過,但溫暖、慵懶是我們對這家店的第一印象。而對於兩個累壞的清大生來說,此時這兩個特質無非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在對看了一眼後,我們便決定這就是今天的能拯救我們身心靈的憩所。 ▎氣氛與美味,是必要元素 「我希望這是一間有溫度的店。」 一進店門,暖色的柔光透過玻璃磚溢了出來,接著映入眼簾的是半開放式吧檯與木製桌椅,環視一圈,店內座位不多,卻很寬敞。淡綠色的牆面配上暖黃的燈光,在爵士樂的渲染下,使整間店充滿愜意、慵懶的氛圍。 和老闆打聲招呼後,便默默安身於店內一隅。
2023年9月,清大北校門煥然一新,草叢和樹林包覆著寬敞的銀灰色步道,客運站的屋頂像一張牙白色的紙,紙上有搖曳的樹蔭,紙下有等車和行走的人。這是「田中央建築事務所」花了20個月完成的「光復路綠門戶」計畫。 除了「綠門戶」,田中央目前正在清大興建「捷英文物館」和「王默人周安儀文學館」。許多人經過嘈聒的工地,卻不清楚它們未來會長什麼樣子?清檸特別採訪了負責這兩個工程的建築師:蔡翰勳先生和張文睿女士,希望藉由這篇報導了解建築的構想以及田中央的風格。
去年在公投期間發起公投討論會的王偉軒,原本和部分清大生一樣,只有打算在公投當天去投個票,卻在一個機緣下發起了一連串的行動。時隔一年,他對藻礁的這份關心也仍在默默進行......。
▎前言 隨著2022年進入尾聲,台灣的疫情也開始解封。儘管行政院於去年疫情高峰時曾發布公告,讓受管餐飲業者可以暫時改用免洗餐具,但在防疫政策已漸漸解除的今日,清大校內各處、以小吃部為首的許多店家不論外帶或者內用,提供的都仍是一次性餐具。 我們在本期訪問到工科系23級吳映臻、動機系23級許永諺(綽號:熊諺)與工科系23級鄧祖駿,三位曾發起「2020消滅校園一次性餐具提案競賽」的主要同學,希望藉此了解他們從提起關注到舉辦競賽、號召校內同學一同思考解決辦法的心路歷程,以及參賽的清大同學曾就此現象提出的方案。 ▎2020消滅校園一次性餐具提案競賽 「2020消滅校園一次性餐具提案競賽」共有近百人報名,活動的規劃仿照黑客松(註1)的概念。由四十名通過初選的同學四人一組,在兩天一夜間和三位循環餐具相關企業創辦人進行對話、參加設計思考工作坊,以消滅校園一次性餐具為主題做出提案。 為了籌備這場比賽,當時才剛升上大二的主辦同學向新創企業馳綠22製夢所募得10萬元贊助、用作比賽獎金,還請來青瓢、好盒器和井井咖啡三位創辦人擔任講師,以及環保局和學校總務處的主管作為特別來賓。 ▎消滅一次性餐具
清華大學女子籃球隊相隔十年,於109學年度獲得UBA(大專院校籃球聯賽)公開二級(註1)冠軍;110學年度展開在公開一級旅程,是隊史第四度前進公開一的賽場。2016年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併校,體育學系更名為運動科學系,校隊開始透過運科系的獨招管道引入各地好手;清大女籃也陸續吸收到有HBL(高級中等學校籃球聯賽)甲組經驗的選手。話題性選手的加入、隊伍實力越發堅強的同時,除了不同以往的比賽節奏與強度,還有保級、突破紀錄的渴望及媒體的關注。此次文章透過專訪三位球員:運科大一張聿敏、運科大二楊芷昀、資工大三余婷真,了解他們在訓練、比賽中的感受與想法,以及個人與球隊在本學年度UBA的目標與展望。
嘿,你也有自身的關懷想要訴說嗎? 清檸作為讓學生輕鬆了解校園、周遭事務的平台,也希望能讓清大的學生有一個能夠投稿、評論的管道。 如果你有想告訴大家的事情、對於議題或是周遭生活的觀察或評論,都歡迎可以至以下連結投稿。
家鄉在馬來西亞霹靂與檳城的楊璟珂同學,在清大就讀中文系。為了搭乘清晨出發的航班回家,提前一晚就到桃園機場過夜,在飛機上也忙著趕期末報告。雖然旅途勞頓,這個春節總算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團聚。
▎前言 享用完美味的咖哩後,我們不禁感到好奇:為什麼這些店家會於此時此地,亮起招牌,踏入餐飲世界?沒有相關背景的他們,是什麼契機使他們縱身躍入咖哩的市場中?而在競爭激烈的美食業界中,他們又如何走出自己的風格?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店家,清檸記者展開了一系列訪問,與三間店的老闆們交流,探究他們開店的緣由以及背後的故事。 ▎Musha Musha MushaMusha的老闆林艾格的本職是設計師。數年前,正在學習哈雷機車彩繪的他,某次品嘗到日本籍師母所製作的咖哩,驚豔於其中的美味而開始向她學習製作咖哩的方式,日後才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動了開店的念頭。 MushaMusha的店名是取自日文中小朋友狼吞虎嚥,東西很好吃的樣子而發出來的聲音。對於喜歡創新與追求「有趣」的林艾格來說,傳統的日式熟成咖哩儘管美味,味道卻仍有些單一,他也不想受限於日式的標籤,因此做出在咖哩內加入多力多滋等食材的嘗試。剛開幕時日式咖哩跟洋芋片的結合也曾被來光顧的日本客人批評為「亂搞」,不過林艾格認為料理的本質是「東西好吃」。畢竟,要長久經營還是需要有趣的想法來支撐,就算不那麼正統又何妨? 「做事還是要有趣嘛!
李澤藩先生是台灣美術史重要的前輩藝術家,他擅於運筆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紀錄家鄉的風貌;同時他也是勤奮仁慈的教育家、為學生和子女豎立典範。 清大校長室的牆面上,有一幅李澤藩先生所繪的繡球花水彩畫。這幅畫曾是李澤藩先生贈予其執教了三十年的新竹師範學校,在竹師和清大併校後,被移至校本部的校長室。 李澤藩先生的家屬以李夫人之名成立「李蔡配藝術基金會」,每學年辦理「李澤藩教授美勞教育獎」,鼓勵清大美勞成績優良的畢業生;清大校內亦設有「澤藝術空間」,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和教育家。
清華大學女子籃球隊相隔十年,於109學年度獲得UBA(大專院校籃球聯賽)公開二級(註1)冠軍;110學年度展開在公開一級旅程,是隊史第四度前進公開一的賽場。2016年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併校,體育學系更名為運動科學系,校隊開始透過運科系的獨招管道引入各地好手;清大女籃也陸續吸收到有HBL(高級中等學校籃球聯賽)甲組經驗的選手。話題性選手的加入、隊伍實力越發堅強的同時,除了不同以往的比賽節奏與強度,還有保級、突破紀錄的渴望及媒體的關注。此次文章透過專訪三位球員:運科大一張聿敏、運科大二楊芷昀、資工大三余婷真,了解他們在訓練、比賽中的感受與想法,以及個人與球隊在本學年度UBA的目標與展望。
在多數人印象中,清大並非以體育見長的學校,然而,在這個校園裡,其實存在不少擁有體育專長、或甚至曾擔任國手的同學。除了一般個人申請與考試分發外,他們也能以運動績優獨招或特殊選才這兩種方式進入清大就讀。本次報導專訪透過特殊選才以體育專長進入清大的兩位同學:分流至工學院學士班的林宜學和科管院學士班的黃晧瑄。藉著兩人的經驗談,一探運動生涯的酸甜苦辣、進行升學選擇的心路歷程。
「清大健身房很擠」、「晚上人超多」、「器材安排得很擠,壓迫感很大」(註一)⋯⋯擁擠、緊張、空氣不流通,一直是清大校本部重訓室擺脫不了的標籤。然而,運動成效乃至心理狀態,皆和環境有所關連;本次文章訪問三位有健身習慣的同學,邀請他們分享對重訓室空間的看法,並分析重訓室擁擠的原因,及對同學們造成的影響。
「水!這一個後撤墊步殺下去」「啪,沒啦!」「這角度相當的尖銳啊!」「相當的刁鑽哪!」突如其來的清脆殺球,終結雙方你來我往的規律,場邊觀眾熱烈歡呼,兩位賽評也激動讚賞著這漂亮的一球,整座球場的熱血氛圍沸騰至最高點。二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的晚上,天色已深,但陽明交大綜合球館仍亮著大燈,癸卯梅竹羽球賽事正精彩進行。 綠色系為主的球場,與紫色火力班加油棒、紅色必勝頭帶形成強烈對比;場上兩校選手屏氣凝神、緊握球拍,專注的眼神直指飛越球網兩端的白色羽球,誰也不讓誰的必勝決心在空氣中擴散著高度張力。 各項選手與清交火力班一直是梅竹賽的觀賞焦點;而這次,本報導將換個角度,採訪「學生賽評」,從他們的分享,看見不一樣的梅竹賽。 ▎打球、看球到「說」球:成為賽評的契機 今年梅竹羽球賽事的學生賽評,由清大人社院學士班25級的賴奕叡及交大工工所碩二的陳品嘉兩位同學擔任。 兩人之於羽球都有著身後深厚連結:奕叡同學從國小開始加入羽球校隊,並一路打到高中,對羽球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情感,因此,當擔任梅竹籌備委員會成員的室友邀請他報名賽評時,他便決定放膽一試;品嘉同學今年是第二度擔任梅竹賽評,由於本身沒有參
瀏覽清大這幾個學期的體育課列表,除了常見的球類、游泳、田徑等亞奧運項目,新增的SUP立式划槳[1]、射擊、定向越野這些新興特殊課程,不只增加了同學的選擇,也為開課清單添上不一樣的色彩。對此,我們特別專訪體育室主任陳國華老師,透過開設SUP課程的案例分享,了解他希望課程能帶給學生們哪些收穫,以及關於體育與環境不同的思考模式。
作者介紹 / 我是羅瑞谷,印度的泰米爾人。目前就讀於清大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很多印度神話來源於口傳故事,而這篇文章與讀者分享的是婆羅門觀點的印度神話。 Hsinchu’s Chang He temple was a beautiful, serene sight in the month of October. Two towering buildings shadowed the temple, but the presence of the temple was still strong. Outside the temple were writings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temple, which my friends
《一家子兒咕咕叫》由曾以《川流之島》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詹京霖執導,入圍了本屆金馬獎13項提名,並擔任本屆金馬影展開幕片,講述一個以賽鴿維生的家庭苦苦掙扎的故事。但它糟透了,真的是糟透了,第一次遇到有電影連拍credit畫面拍到讓我如此生氣。
嘿,你也有自身的關懷想要訴說嗎? 清檸作為讓學生輕鬆了解校園、周遭事務的平台,也希望能讓清大的學生有一個能夠投稿、評論的管道。 如果你有想告訴大家的事情、對於議題或是周遭生活的觀察或評論,都歡迎可以至以下連結投稿。
十月,坐落於淡水丘陵,莊嚴聳立其上的雲門劇場悄悄騷動著。不同於以往的「來雲門系列」,此次的「來雲門搖滾」嘗試推出舞蹈之外,結合獨立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與運動、市集等跨界實驗,共同組成為期兩天的微型生活節,讓來訪之人得以盡情享受,筆者所觀看的《好事清單》便是本次節目其中之一。
今年四月清華大學校慶週時,校方的臉書粉絲專頁發佈了一篇貼文,展示庚子賠款成為清華創校基金的歷史文件。貼文中有段文字很值得分享: 取得這批珍貴文件奔走的清華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林彥穎是清華原科系及電機系校友。他希望透過這批珍貴文件,讓學弟妹多了解清華創立於戰亂動盪、中西交會的歷史,方能傳承正宗。林彥穎說,參觀國外名校如哈佛、牛津、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可以看到他們都很重視自己的歷史與傳承,珍藏並展示百年前的教具及最早的科學儀器,清華也不能忘其所始。 清華大學校方重視校史嗎?應該算頗為重視。我們有特藏組專門典藏校史文獻、舉辦展覽,也有出版社製作好多校史書籍。但我總覺得校史呈現還是以「大人物」為中心(比如歷屆校長的豐功偉業),或以「大事件」為起點(比如院系所創立)。 依我的淺見,校史還可以從兩個方面深掘: 第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敘事。學生絕對是學校重要的組成,但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敘事在校史中相當匱乏。好消息是,今年清華學生會成員將會內歷史資料移送圖書館特藏組,這部份的史料整理相當值得期待!詳情歡迎參閱學生會王致凱同學的臉書貼文 ,我就不在此處贅述。 第二,是儀器等實體器物的留存。眾
清華大學第十四屆人社公演《歡迎光臨 失物招領》日前於交大演藝廳精彩的落幕了,筆者有幸觀賞了3/25日的演出,對於人社公演團隊之演出印象深刻,並撰以下短評一篇。 一、《美茉莉》:語法的錯置 由學生原創的劇目《美茉莉》講述了一個關於記憶及失去快樂的愛情故事,整體的劇本結構上帶有不小的野心,虛實雜處而魔幻化的敘事架構上有著一點楊斯凡克梅耶式的超現實色彩,以及有時因為過度風格化而導致有些令人難受的表演。 然而,事實上,筆者認為《美茉莉》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風格上的巨大割裂感,或是意義不明的家庭關係指涉,也不是對於「記憶滯留」的命題採用過於簡單而落於陳俗的手法,而是其在展現寫實性與童話性上的混用所形成的語法錯置。它試圖創造出一個全然架空的敘事線作為寫實故事中的對照,並基於同樣的命題再創造一個具有時空回溯性質的背景故事指涉,然而劇本並沒有善用這兩個大張旗鼓布置的劇場語法,而是將其錯置、融合進被鋪排的故事主線之中,陷入一種脈絡模糊而有些貪多嚼不爛的窘境。 因此當演員呼喊著快樂不快樂或是記憶或是麻痺的台詞時,你很難去真正的在乎它所指涉及挑戰的概念是什麼,並以什麼方式存在在哪個部份的故事中,
今天就和我一起帶著手電筒,來一場與蛙蛙的奇妙邂逅吧! 太陽西下,同學們結束一天辛苦的課程準備回家。此時,有一群生物才正要展開他們精彩的夜生活,他們就是——青蛙!因為不喜歡乾燥炎熱的天氣,多數蛙類選擇在夜晚出來活動,下雨過後更是活躍,每當繁殖期,雄蛙唱著悅耳的情歌吸引雌蛙,多麼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