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檸 NTHU Lemon News

清大特殊選才如何育才(下):入學管道多元化,校內學習制度接軌了嗎?

上集我們談論到清大特殊選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面貌,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學科專長入學的學生通常能較順利的銜接大學課程;以其他領域專長入學的學生,則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特別是當過去的訓練佔據了學科學習的時間,入學後他們必須在短短的一學期,追上具有幾十年豐富考試經驗的同學。這種情況下,學校是否有相對應的資源和支持? 本集將會深入探討特殊選才制度,包括申請、面試、二軌導師、大二後的分流和實驗教育之路,試圖瞭解這些制度背後的運作機制為何?是否能夠有效的讓特殊選才學生發展專才、跨域學習?

清大特殊選才如何育才(上):唯有讀書高?特選學生的多元發展

你曾聽過特殊選才、認識以特殊選才管道入學的同學們嗎?面對專長與學科學習,特殊選才的同學會遇到什麼問題或如何做選擇呢? 新學期到來,許多新鮮人進入清華,開啟全新的生活。大一新生們可能透過申請入學、考試分發、繁星推薦、特殊選才等入學管道進入清大。有別於以成績作為審核標準的入學制度,特殊選才以學生的專長、特質作為審核方式。自開辦以來,特殊選才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註一),多元的入學管道,使學生在升學上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當清大沒有了吸菸區:《菸防法》修正下被隱蔽的吸菸需求

2023年年初,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除了全面禁止電子菸、禁菸年齡調整至20歲、擴大菸盒警示圖文等措施外,也將大專院校列為禁菸場所,必須裁撤大學校園內現有的吸菸區。設有多處吸菸區的清大亦根據此條文之修正,於三月一日全面取消吸菸區的設置。 然校園內仍有許多吸菸人口,他們的需求並不會隨著修法通過就消失。我們希望了解這個修正案對有吸菸的師生的影響,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此次的修法方向。 另外,由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公布的新法實行文章可知,此次修法的初衷是因為菸品「日益侵害民眾健康」(註一),因此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報導內討論「法律是否能為了民眾健康而限制自由」等攸關自由與義務的重要命題。

「mask」的雙重涵義—後疫情時代口罩角色的轉變

今年3月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陸陸續續放鬆了配戴口罩的規定,除了特殊的醫療場所或自身有身體不適等狀況須配戴口罩外,在校園內的同學們都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配戴口罩。 在台灣,隨著疫情趨緩,各校園開始陸續解禁戴口罩的政策,而容貌焦慮的議題開始受到討論。校園口罩解禁後,一部分人為了重獲自由與舒適,不再將口罩掛於臉上,而有另一部分人,因為在疫情間已習慣戴著口罩,反而一時沒有口罩的生活卻變得彆扭,這顯示出口罩的存在不再只是保護生理層面這麼簡單了,是什麼心理因素造成清大的同學們會繼續戴著口罩呢? 清檸將根據問卷調查與訪談,探討清大的同學是否會因為脫口罩感到焦慮?容貌焦慮程度如何?又以何種方式展現?

最多元的學習安排,最僵化的成績評量——討論清大雙二一制度的存廢

清大作為推動繁星、特殊選才、跨領域等多元學制的重點大學,也如高為元校長新上任時在遠見雜誌受訪時所說,期望協助學生自我探索,「助學生發掘潛能,擁抱不確定的未來」,校長也強調,成功不是只有一種定義。 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大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在取得學歷。累計雙二一退學制、6年最高休業年限則成為阻止學生學歷得取得的現存規定。教務長巫勇賢接受清檸訪談時,曾提及「現在被雙二一的學生不多,大概每年也就在學人數的千分之二」。儘管被雙二一的學生在清大校園是極少數,但怕被當、怕收到期中預警、追求高GPA的成績焦慮一直都無處不在,「人數少」並不會淡化這些問題,反而是將這些在紅線上遊走的人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