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梅竹視角——專訪癸卯梅竹羽球賽評

不一樣的梅竹視角——專訪癸卯梅竹羽球賽評

「水!這一個後撤墊步殺下去」「啪,沒啦!」「這角度相當的尖銳啊!」「相當的刁鑽哪!」突如其來的清脆殺球,終結雙方你來我往的規律,場邊觀眾熱烈歡呼,兩位賽評也激動讚賞著這漂亮的一球,整座球場的熱血氛圍沸騰至最高點。二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的晚上,天色已深,但陽明交大綜合球館仍亮著大燈,癸卯梅竹羽球賽事正精彩進行。


綠色系為主的球場,與紫色火力班加油棒、紅色必勝頭帶形成強烈對比;場上兩校選手屏氣凝神、緊握球拍,專注的眼神直指飛越球網兩端的白色羽球,誰也不讓誰的必勝決心在空氣中擴散著高度張力。 各項選手與清交火力班一直是梅竹賽的觀賞焦點;而這次,本報導將換個角度,採訪「學生賽評」,從他們的分享,看見不一樣的梅竹賽。

圖一、羽球梅竹賽事現場

▎打球、看球到「說」球:成為賽評的契機

今年梅竹羽球賽事的學生賽評,由清大人社院學士班25級的賴奕叡及交大工工所碩二的陳品嘉兩位同學擔任。

兩人之於羽球都有著身後深厚連結:奕叡同學從國小開始加入羽球校隊,並一路打到高中,對羽球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情感,因此,當擔任梅竹籌備委員會成員的室友邀請他報名賽評時,他便決定放膽一試;品嘉同學今年是第二度擔任梅竹賽評,由於本身沒有參加過校隊,在去年之前亦都是以觀眾身份參與梅竹賽事,希望可以從更佳的觀賞點觀看場上選手,加上長達七年對羽球的學習和賽事關注,於是報名擔任賽評,並且成功獲選。


坐上轉播台、肩負起賽評重任,奕叡與品嘉皆感受到身處不同位置時視野與心境的差異。在去年的梅竹賽中,大二的奕叡同學是以觀眾身分參與,今年轉換成賽評角色。他認為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緊張與壓力,當觀眾時,可以全然放鬆的欣賞、享受賽場上的選手表現,然而坐上賽評席則必須維持高度專注,從整個球場到整場比賽的每個細節都不能遺漏,否則可能會找不到切入評論的根據。

已有賽評經驗的品嘉同學,亦同意賽評在比賽過程抱持緊繃狀態的需要,並補充除了緊盯全場,賽評還得同時注意手機轉播畫面及觀眾留言,或在回放賽事精華 Highlight 時,再次分析選手的戰術和策略。

圖二、賽評緊盯現場,同時注意手機轉播留言

▎日常和羽球培養感情:上場前的準備

品嘉和奕叡平時都有打球的習慣,在空閒時間,也會固定關注羽壇動向。他們的賽評功力,可說是依靠長期且多面向地接觸羽球運動所建立的。不論是人脈或者生活中的知識涉獵,皆是他們成為梅竹羽球賽評時,能夠各方借鑑、吸取經驗的管道。
奕叡透過定期觀看世界羽球聯盟的賽事,了解各個職業球員的球風、打法,也藉此觀察主播與賽評如何解析戰況;品嘉則除了看比賽,也熱衷於瀏覽各種羽球相關的評測、分析影片,例如馬來西亞前國手陳文宏的YOUTUBE頻道,便是他時常關注的對象。


此外,兩人因羽球結識了一些兩校校隊的成員,因而也對部分選手們的背景、戰績及特色等有所了解。不論是人脈或者生活中的知識涉獵,皆是他們成為梅竹羽球賽評時,能夠各方借鑑、吸取經驗的管道。 當正式坐上轉播台時,他們首要任務便是詳記各點選手的資訊,以防在變動快速的比賽現場一時將眾多人名搞混。「名字是絕對不能叫錯的!」,這即既是對球員的尊重,也是賽評的向觀眾傳遞資訊時最基礎卻重要的一環。


同樣是學生賽評的角色,品嘉同學提到去年和今年兩次體驗的不同。去年,另一位搭檔是交大校隊的學弟,因此對於校隊成員瞭若指掌,會在評論比賽的過程中補充說明;而今年,因為本身對於兩校所有選手相對沒那麼熟悉,在男子雙打比賽時便出現要多花時間與力氣認臉的問題。

圖三、賽評之一賴奕叡同學
圖四、今年第二度擔任羽球賽評的陳品嘉同學

▎如何抓住一場比賽的亮點:爭分奪秒的現場轉播


「線審、裁判、風向、場地優勢,這四項是我們在播報中一定會提到的重點。」品嘉毫不遲疑地說。在播報過程中,講述主場優勢能夠帶動氣氛,而由於賽評的座位能將邊線的動靜盡收眼底,他們也會特別關注線審如何裁決。品嘉更補充了他這次觀察到、並特別挑出來講的「教練表情」。


因今年的比分膠著,最終是陽明交大取得三局,清大兩局的局面,而教練依選手表現、戰況而產生了不一樣的神情,是他認為十分有趣也值得播報的地方。 奕叡則提到,他除了專注在得分方,有時也會轉向、多談談失分方接下來可能的策略,讓兩方的觀點皆有顧及。另外,作為主講技術層面的角色,在解析時也要時刻注意播報的豐富性。


「每一場比賽都有無數個殺球出現,總不能一直講殺得好」,因此,奕叡選擇從選手出手的型態差異去形容,如「對角的切殺」,盡量安排不同的術語描述。也就是說,不去講球員的「執行結果」,而是往上一層推,分析戰術安排、針對性等等。
或者,以選手本身的特性、擅長的球風為內容,講出該球員獨一無二的地方,也是方法之一。

而品嘉認為增添趣味的敘述,或者繞過「球」,將賽況與時事梗或者大學生活中的場景結合,都有助於讓語句不那麼單調,也可以引起觀眾反應。「可以說媽祖叫他殺球」,他如此舉例。

圖五、奕叡與品嘉討論比賽內容

▎觀賞性與專業性的拿貼:身歷其境的使命

藉此,話題便從現場轉播經驗延伸至一項大哉問:賽評播報的觀賞性與專業性,該如何兼顧呢?賽評面向的是線上的觀眾,而觀眾的組成,可能是有接觸羽球運動的人群,也可能是觀賽次數不多的門外漢;因此,他們既不能使用太刁鑽、太「內行」的術語,使觀眾喪失參與感,又必須在某些關鍵時刻,展現出賽評角色應有的專業度。來回迅速的賽場上,兩位賽評跟著起飛又落下的球、選手移動的步伐,不斷地斟酌兩者間的平衡。


除了為賽事本身提供解說與評論,賽評更重要的使命,便是讓無法親臨現場的線上觀眾能有身歷其境的體驗,即使隔著螢幕,亦可透過賽評的描述和語氣,感受到現場的氛圍,同時增加收看直播的趣味。儘管癸卯梅竹已落幕多時,但仍然可在直播留存影片中,伴隨兩位賽評同學的聲音,再次回味賽事精彩過程,讓運動賽場的精神與熱血持續發酵。

記者/姜盈禎、陳子寧

編輯/潘紫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