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大沒有了吸菸區:《菸防法》修正下被隱蔽的吸菸需求

當清大沒有了吸菸區:《菸防法》修正下被隱蔽的吸菸需求
清大某吸菸區文字--尼采:你們這群被道德綁架的奴隸。


2023年年初,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除了全面禁止電子菸、禁菸年齡調整至20歲、擴大菸盒警示圖文等措施外,也將大專院校列為禁菸場所,必須裁撤大學校園內現有的吸菸區。設有多處吸菸區的清大亦根據此條文之修正,於三月一日全面取消吸菸區的設置。

在「全面裁撤大專院校吸菸區」的政策之下,校園內仍有許多吸菸人口,他們的需求並不會隨著修法通過就消失。我們希望了解這個修正案對有吸菸的師生的影響,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此次的修法方向。

另外,由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公布的新法實行文章可知,此次修法的初衷是因為菸品「日益侵害民眾健康」(註一),因此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報導內討論「法律是否能為了民眾健康而限制自由」等攸關自由與義務的重要命題。

▋校園吸菸區的誕生與消亡

(圖一)清大吸菸區地圖。取自清大衛保組官網。

在台灣,「吸菸區」的概念和實施首次出現於1997年。當時《菸害防治法》剛上路,為了管制二手菸的排放而開始將公共空間劃分為「能吸菸」與「不能吸菸」,「吸菸區」也於焉誕生。它們通常設置在不能吸菸(但也未全面禁菸)的場所,並且設置時有相關規範,例如不能設於人員往來的必經處、須考量通風程度、需有明顯標示等等(註二)。

清華大學根據2018年通過的《國立清華大學戶外吸菸區管理要點》,在校園設有六處吸菸區(註三),包含人社院戶外露台、化學館戶外露台、化工館戶外空地、水木餐廳頂樓、工科館頂樓。然而,吸菸區在清大校園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如2020年水木餐廳頂樓吸菸區因遭檢舉環境髒亂而廢除(註四),2022年工科院頂樓的吸菸區則因為配合國健署無菸校園政策而裁撤(註五)。其他幾處吸菸區最後則都在今年年初的修正法案之下,於三月一日取消使用。

▋校內吸菸社群如何因應

(圖二)吸菸緣由百百種,需求不會因為吸菸區裁撤就消失。

清大校內的吸菸區因應新政策全面裁撤,然而吸菸人口並未消失。清檸訪問了五位學生和一位教職員,希望能知道吸菸區裁撤,對清大校內仍有吸菸需求的族群帶來什麼影響。

受訪群眾的吸菸緣由多與備考/課業壓力大、滿足社交需求、展現陽剛氣質和反叛心理有關。受訪者栗子說自己是大四開始吸菸,當時考研究所壓力大,但因為要準備考試,不能喝酒,只好抽菸。教職員阿C則說,高中時開始抽菸是追求反叛、解放與自由,後來則認為那是一種享受,即便知道吸菸對身體的傷害很大。

吸菸及其附帶能滿足的需求仍存在於校園,修正法案通過後,吸菸成為「地下」/非法的行徑。對學生來說,他們必須離開原先能「合法使用」的空間好一陣子、必須自行將被撤掉的桌椅搬回,或是持續地尋找更多隱密的非法空間吸菸,才得以解決需求。這些消極或積極找回自己空間的行為,都是嘗試去回應修正法案的證明。

菸害防制法修正後依然會到吸菸區非法吸菸的藍寶選擇遵守自身訂定的律法,認為自己的道德規範比法律限制更加嚴厲、合理。「我覺得吸菸就是不要影響到別人,像如果我有抽菸,上課前我一定會去漱口和洗手,然後把我抽菸時穿的衣服脫掉或換掉。至少我進去不會影響到討厭菸味的人。」對他來說,吸菸不要干涉到他人即可。

面對法案的變動,受訪同學皆有一套自己應對的方式:慢慢尋回/尋找能夠解決吸菸需求的空間,或是肯認自己的規範而非社會所訂定的律法,使他們能夠維持原先的生活,不讓政府訂定的政策以及吸菸區裁撤對他們造成直接衝擊。

▋健康的身體、合格的國民

如同前一段所提及,藍寶認為,如果吸菸者管好自己,「是否吸菸」就是個人的選擇自由。現行法律以「保護民眾健康」為設想,以全面裁撤大專院校吸菸區等方式禁止民眾吸菸,限制人民部分的自由。

法律在保障人的自由空間的同時,是否能設定『要求人更好』或是『要求社會整體更安全』的目標?」對此,科法所廖宜寧老師提到,這樣的安全只可能建立在有嚴密法治管控的社會之下,透過嚴格的公共秩序以及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的法律,才有可能打造出絕對安全的社會空間。法律與自由的關係一體兩面,法律雖然是對自由的限制,卻也是對自由的保障與支持,反之亦然。比起「事前管制」「所有」人民,老師提到,法律不宜將「過得更好」設為一個人的強制性義務,也不應為了無止盡的安全感無限擴張規範範圍。相較於一概禁止,只限於行為人確實侵害到他人健康或安全「之後」,再以法律介入取締,會是一個相對不侵害到自由的方案。

為了「保護民眾健康」而修法,終極目標在於希望讓民眾不再吸菸,這或許與國家設想的「健康國民」相關——建立一個「健康」的模板與標準,並期望民眾能夠以此作為圭臬。這不單單是樹立了一個「正確的典範」,同時也對特定群體畫上污名標記。「會想自己抽菸是不是代表自己真的是一個不自制或是不自愛的人。」睏寶雖然意識上認為「禁止民眾吸菸」的修法方向,建立在對菸和吸菸者的污名,但他本身亦會受論述影響,懷疑自己是不是個不合格的國民。

▋法律的觸角會伸到哪裡?

(圖三)吸菸需求被邊緣化。


除了造成污名的疑慮外,以「維護社會安全」為目標的法律其實沒有一個標準。「我有一些親戚喝酒喝到掛掉,所以覺得酒對身體的危害更快更及時,而且喝酒會改變精神狀態,對其他人造成危險。」工頭將吸菸與喝酒做比較,認為酒比菸所能造成的危險更大。《民法》成年已經下修至18歲,在台灣,18歲可以喝酒,修正後的菸害防制法則將禁菸年齡提高到未滿20歲。以社會安全為考量之時,政府並未採取相同的邏輯,也無法解釋為什麼菸比酒更需要受到管制。

另外,以「希望民眾擁有健康的身體」為目標,也存在「沒有範圍」的危險。「以健康為名對人的管控是可以無限上綱的。今天你不能抽菸,明天你不能喝酒,後天不能喝手搖飲,以後會不會被禁止不能吃鹹酥雞?」受訪者藍寶提出疑問。教職員阿C則以「權力關係」的角度切入司法法律的疑慮:「今天學校全面禁煙,老師會不會在研究室抽?學校有辦法管嗎?」裁撤吸菸區後,教授有自己的研究室,但是學生在校內大多沒有個人並私密的空間,成為修法下首當其衝的族群。權力的不對等在此展現,校園內,該法僅能限制權力關係處於下層的「學生」。

▋「法律可以先退後一點點」

現在哪裡都不能吸菸,就代表哪裡都可以吸菸。」從受訪者工頭的回應可知,現行忽視吸菸需求的法條,反倒造成二手菸害難以控管。

受訪的同學均表示,若是為了管制二手菸而推動法律的修正,他們並不會毫無理由地拒絕和排斥。「重點是,這個政策沒有配套措施,我走出校門根本沒有看過『合法吸菸區』,不知道現在到底可以去哪裡吸菸。」工頭如此表示。吸菸的需求不會因為禁菸的規範而消失,但現在大家其實不知道哪邊可以合法吸菸、哪邊不行。

政策的上路需要有適當的配套措施配合。裁撤吸菸區、大專院校全面禁菸的作法,忽視校內的吸菸需求,吸菸區裁撤雖然提高「合法吸菸」的不便性,卻不等同於吸菸社群的需求將隨之消失。

修法後的菸害防制法對管制二手菸將帶來多大程度的反效果,有待未來持續觀察與討論。在社會尚未能在不同的價值觀與選擇間充分討論的當下,如同廖宜寧老師所說:「法律可以退後一些些,給社會一點空間和彈性,讓大家去思考和討論吸菸究竟是一件怎麼樣的事情。」面對議題,社會大眾應先放下對於吸菸者的刻板印象以及對於菸品的污名,思考法律的範圍和效用為何,才能凝聚出管制二手菸真正有效的作法。

參考資料:

註一:〈菸害防制法新法即日(112年3月22日)施行 中央與地方即刻查處違法產品 請民眾與業者避免觸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年3月。https://www.mohw.gov.tw/cp-16-74078-1.html。

註二:《菸害防制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23年2月。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70021。

註三:《國立清華大學戶外吸菸區管理要點》,清華大學學務處衛保組,2018年8月。https://health.site.nthu.edu.tw/var/file/1/1001/img/3780/781365735.pdf。

註四:〈廢除水木餐廳頂樓吸菸區 公告〉,清華大學學務處衛保組,2020年9月。https://health.site.nthu.edu.tw/var/file/1/1001/img/4246/307587967.pdf。

註五:〈本系配合教育部及國健署推動無菸校園環境政策,將裁撤工科舊館頂樓吸煙區〉,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暨研究所,2022年8月。https://ess.site.nthu.edu.tw/p/406-1351-234674,r1602.php?Lang=zh-tw。

圖一:〈吸菸區地圖〉,清大衛保組,https://health.site.nthu.edu.tw/p/406-1001-164648,r7731.php?Lang=zh-tw。

#吸菸區 #菸害防制法 #法律 #汙名

#清檸 #新聞小組 #議題深掘

記者/黃琦婷

攝影/黃琦婷、鄭羽芳

編輯/鄭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