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別用「自由民主」來彰顯自己:試論大學生抗議陸生團

陸生訪台造成的風波目前來看仍然是餘波盪漾中,前不久陸生前往台灣大學或是來到我們清華大學都造成了不小地騷動。無論是歡迎的,還是抗議的。特別是在陸生團的:「祝賀中國台北隊拿下12強棒球賽的冠軍」後引發的國族主義狂潮後,我們都可以看見台灣的大學生們舉著抗議的牌子對陸生團進行了批評。
這些牌子的內容各異,有著:「我們想跟你們談人權、平等」、「平等交流」、「沒有自由沒有交流」等內容。我看著這些牌子的內容,正著看,歪著看,往上看,往下看,沒看出什麼內容。卻看見了一個隱藏在這些人口號背後的論點,那就是「文明野蠻論」!我無法在這些前往抗議的大學生身上看見他們所聲稱的「平等」,只有看見「傲慢」!
文明野蠻論是這麼一個主張,它認定世界上的各個地區、文明存在差異,並且有高低之分。是為了讓文明進步與現代化,以追求歷史的進步。文明野蠻論的提倡者們往往支持對他們眼中的「落後地區」進行干涉甚至於軍事行動。對於他們眼中所謂的「落後地區」或是「不民主」的地方,他們擺出來的態度往往是高傲的,無視這些地方的內在多樣性。

我認為,無論有沒有陸生所提的「中國台北」,抗議都一定會有。抗議陸生團發言只不過是給抗議添加一個正當性的理由罷了,以此來號招台灣國族主義者起身抗議陸生團。與此同時,在這些人的想像與論述中,「陸生」作為一個相對於台灣的中國國族主義他者,必須是邪惡的,必須是無知的,尤其是對於所謂的自由民主一無所知。如此一來,這些抗議者的牌子才可以成立,這就是為什麼可以看見他們説:「我們想跟你們談性別平等、談人權、談民主」。他們拒絕接受陸生有可能比台灣多數人還要了解民主、了解自由與人權。
事實上,在我求學的過程中,我認識了不少對於這些政治議題了解極為有深度的中國人,他們不僅擁護自由與民主,更是相比於那些自由主義民主派的民運人士而言,是無法在主流媒體中現身的「左翼反對派」(註一),是一群抱著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想的人。這些人來自中國各群體,有工人、有技職生、有普通大學生、農村家庭等。但是很可惜且必須指出的是,在此次的抗爭事件中,抗議的學生們選擇性地遺忘了中國人民的異質性。

正如班乃迪克·安德森在巨著《想像的共同體》裡說明的,國族主義實際上經常跟資本主義一起發展起來,我們還要更加激進的説,國族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無論是對岸的中國國族主義還是台灣國族主義,他們的本質都是在迎合各自的統治階級。而在具有國際主義視野的社會主義者眼裡,無論是大國族主義(中國國族主義)還是小國族主義(台灣國族主義)本質上都是構成支配兩岸人民資本主義系統的上層建築一環。在這樣的意識形態操弄下,我們無法看見其他更加多元的議題出現在論述中,以本次來台的馬龍為例,我們無法看見針對體育選手的培養與階級視角;也無法看見兩岸大學生都面臨的低薪與就業焦慮;我們更無法看見在兩岸關係緊張時,企圖讓局勢和緩下來的反戰左翼的觀點,與之相反的是,遭到了質疑與抹黑(註二)。

我們再回到「自由民主」的脈絡中,儘管這些大學生宣稱要進行平等的交流,並且對於陸生「有意貶低台灣」的言論進行了批判,但是他們心中也沒有任何平等主義的態度。事實上,正如我們前面分析的一樣,這些人是把中國(陸生)想像成「活在專制獨裁社會中不知道自由民主為何物的野蠻人」,必須由我們,也就是台灣人!這個「自由民主世界的高貴文明人」對其進行再教育。我很好奇,這是什麼平等心態?實際上,這充分展現了台灣許多自稱捍衛自由民主的人不過是反動的大西洋主義(Atlanticism)者(註三),他們一在重複新保守主義者愛用的「文明野蠻論」,只是他們學乖了,不會用種族主義的言論,而是改用看似進步的「自由民主」符號。如果這些大學生真心捍衛自由民主與關心人權,那他們為何沒有在清大邀請種族滅絕犯人,新世代的納粹主義以色列駐台代表來時組織抗議,反而要外界介入才取消呢(註四)?如此雙重標準,令人不齒!
歷史已經充分的證明了,國族主義實際上向來是反動的一方。而在當今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下,任何的國族主義已經沒有絲毫進步性。他們只能成為資產階級與統治階級轉移人民注意力的工具,是構成資本積累的一環。更何況所謂的「正義的台灣國族主義對抗邪惡的中國國族主義」只是意識形態,而不是事實。台灣一直以來都是構成帝國主義反共的一環,是參與了種族滅絕,壓制第三世界革命力量的參與者,是壓迫的一方,而不是被壓迫者(註五)。如果我們要能夠跳脫廉價的二元對立敘事:「台灣VS中國」的話,就需要先放棄台灣是受害者的道德主義敘事,如:陸委會認為這傷害台灣人的情感就是典型的道德主義敘事(註六)。

這樣的追求只會讓我們走向反動的一方。我們必須重新直面現實。就如委員會共產主義(Council communism)者,保羅·馬蒂克(Paul Mattick)所說的:「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國族主義都只能是社會主義者的手段,而不是目標,國族主義只能在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中走向消亡」(註七)。對於一切形式的國族主義都必須加以批判,因為只能讓我們沈溺於虛假的國家身份爭端中,無助於解決實際正在發生的社會問題,因為他模糊了焦點,讓兩方人民各自仇恨,並助長了爭端與衝突的可能性。只有拋棄掉國族主義,重新回到具有批判性的、國際主義色彩的左翼立場才能夠讓我們真正開始面對這些問題。

註一:左翼反對派在我文章的脈絡中,泛指從左翼立場(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出發來批判中國獨裁與資本主義體制的人們。
註二:王顥中(2023)。「反戰不是投降!」連署學者申明反戰立場。苦勞網。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7477
另外,如果讀者有興趣進一步閱讀,還可以參考網站 2023反戰連署事件簿 收錄的一系列文章。https://medium.com/@taishe.assembly
註三:大西洋主義(Atlanticism)泛指那些致力於維持與擁護西方式自由民主的人,這些人通常會贊同歐美的外交政策與軍事干預行動。
註四:天下書院FB粉專(2024)。https://www.facebook.com/nthuglobalprogram/posts/致所有關注大使講座-以色列的朋友們由於諸多考量與評估本次大使講座將取消辦理感謝您的體諒與支持-天下書院to-all-friends-who-are-paying/438104015423661/
註五:周世瑀(2024)。台灣、「種族滅絕軸心」與納粹大屠殺失憶。聯合新聞網。https://blog.udn.com/sychou2003/180657821
註六:蔡紹堅(2024)。陸委會:不歡迎「傷害台灣人民情感」的陸生團。ETtoday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1204/2867259.htm
註七:Paul Mattick (1959)。Nationalism and Socialism.American Socialist, vol. 6, Sept. 1959, No 9, pp. 16-19.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ttick-paul/1959/09/nationalism.htm
投書日期/2024.12.6
作者及介紹/Anderson,馬克思主義者,革命社會主義者
投書審查/ 鄒凱業
圖片提供/張晁維
#陸生團#自由民主#國族主義#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