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甘苦談:從院學士班制度看跨領域選課的理想與現實

選課甘苦談:從院學士班制度看跨領域選課的理想與現實

▎前言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的加退選準備結束了,你是否都選上了心儀的課程呢?還是在等待最後的機會呢?

每當選課期間,在社群平台往往出現關於選課制度的爭論。其中,院學士班適用的選課規則經常受到討論。社群平台上常見同學們討論院學士班不受限制的選課優先權,有些同學認為院學士班的選課自由度目的在於促進跨域、多元的學習;有些同學則認為院學士班的優先選課權,影響非院學士班學生的修課權益,第一階段選課應該保障本系學生,待後續的選課階段再開放給院學士班、二專等同學。

本次報導,清檸採訪數位來自不同科系的院學士班、非院學士班同學,聊一聊他們對於選課制度的想法、遇到的困境,以及對於選課制度爭論的感受。此外,清檸也與課務組以書面方式進行溝通,了解目前校方針對選課制度爭議所提出的可能解方。

▎跨領域與自主學習—院學士班制度

清大院學士班於95學年度開始招生,以理學院學士班與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做為先驅,而後院學士班制度於96、97學年度,擴展至工學院、人社院、生科院、電資院。至98學年度,清大各學院皆設有院學士班,目標為透過彈性的選課與分流、二專制度,達到跨領域與自主學習。

97學年度第一學期試辦優先選課權,並逐漸完善選課權限排序規定。為保障院學士班學生在其他科系中的選課權益,在尚未分流或選定專長前,院學士班學生能夠不受限制,參與標記「限OO科系優先」課程之亂數(部份課程有例外規定);若選擇專長,院學士班學生選課身分即等同專長對應科系,且選課不受年級限制;若是選擇分流到各系,則等同於分流學系學生,受相同的修課條件限制(含年級限制)(註一)。

▎院學士班跨系、院修課的自由與困境

院學士班在大一入學時並未選定特定領域與專長,提供學生於不同領域摸索與評估志趣的機會。在訪談中,多數來自院學士班的同學提到自由的修課安排,促使他們選擇就讀院學士班。

(圖一)清檸採訪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科系、年級的同學。

工學院學士班的A同學提到:「高中就很確定會念機械類的,擔心讀機械出路不好,院學士班換跑道比較容易。」考慮未來職涯發展,A同學選擇就讀院學士班,給予自己第二次選擇的機會。在摸索後,A同學決定在第一專長專攻動機,第二專長則發展自身興趣。

其實我覺得院學士班最大的優點是沒有人會去管你怎麼修課。」來自原科院學士班的F同學同樣提到院學士班的自由度,認為自己即便隸屬於某一學院,仍然可以在其他有興趣的領域中學習。

然而,開放選課權限也使得部分課堂不再僅限特定科系修課,熱門課程的選課人數眾多,導致部分同學無法順利選上課。

在社群平台上,經常見到非院學士班的同學提出質疑,認為本科系學生本應能選上必選修課程,卻被外系同學佔據修課機會。有些同學抱怨學校量能不足,且存在制度缺失,認為校方應該加開課程以符合需求,或是修改選課權限。除了指出選課制度的不足,也有部分言論對非本科系的同學加上了負面標籤。

(圖二)Dcard上關於選課制度的討論(註二)。製表:清檸。

不過,院學士班的選課自由度是其教學特色,也是校方所承諾給予院學士班學生的權益。當提到院學士班與非院學士班學生在選課上的爭論時,部分院學士班同學因此感到挫折、自責或不平。

F同學與我們提到在課堂加簽的隊伍中,曾聽到本科系學生對於外系學生的抱怨,認為外系學生搶占了名額。這使F同學感到十分受傷。

F同學的朋友也曾面臨相同的狀況:「我的修課夥伴會在加簽的時候瘋狂跟我說:『真的很抱歉,為什麼我坐在這裡』。尤其在我們有選上課,又有很多資工系的人要加簽的時候。」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F同學逐漸認為不應自責,院學士班的修課權 益本就是入學時校方給予的承諾。

A同學也認為選課優先的承諾本應當兌現,但提到量能不足以滿足需求,造成學生之間的衝突:「覺得很不公平(對於院學士班被罵一事)。我覺得這應該是學校的問題,學校沒有給出足夠的教學量能,但是又給了大家這個承諾。我們也是當初入學的時候,聽到我們可以跟本科系有一樣的優先權,本科系可能也沒想過他們的必修可能有選不上的問題。

並非所有非院學士班學生都不滿現行的選課制度,資工系的C同學提到加簽階段,教授會以本科系學生為優先,因此最終仍能如願修課。不過,以C同學的選課經驗,每學期通常需要加簽兩到三堂課,透過亂數選上自身科系的課程並非容易之事。

不同科系、課程人限等可能影響能夠亂數選上課的機率。經濟系的B同學則沒有遇到選不到課的狀況。以自身經驗而言,選不到課是因為多數同學特別偏好某個老師,而不是總名額不足。

(圖三)資工系課程於第三次選課時的待亂數人數。許多課程的剩餘名額與待亂數人數相差甚遠,例如資工系基礎必修「計算機程式設計一」。

院學士班的同學期待以多元探索的方式開啟大學之旅,但在過程中因為選課權限遭受非議與批評。院學士班同學按照規定進行選課,卻因成為選上課的「幸運兒」而感到自責。

選課期間的怨聲載道顯見現行制度存在問題,對於制度的不滿不應落入科系之間的相互攻擊。這看似美好的制度與現實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衝突呢?

▎選課爭奪戰:我們都需要這堂課!

對非院學士班的學生而言,必須完成系上規定之修課要求,才得以畢業。既然為畢業所需學分,能夠選上科系開設之課程應當是正常情況,而選不上課則成了「被剝奪」的權益。

院學士班同學也面臨相同情況。不同於不影響畢業與否的跨領域修課方式,院學士班學生的專長要求學分,將成為院學士班畢業必需學分。

此外,院學士班同學還可能頻繁面臨衝堂問題。在開課流程中,以院級課程委員會協調、整合、審議各學院內開設之課程(註三)。因此,院學士班同學若選擇其他學院的領域作為專長,選課時容易遇到衝堂、考試時間衝突的情況。

受訪者與我們分享若想準時畢業,必須提前安排修課計劃,並且按部就班執行。擁有第一階段的選課權限,才得以使跨領域修課成為可能。然而,即使擁有選課權限,準時畢業的壓力也導致沒有時間探索志趣,再依據興趣選擇專長。

探索的成本太高了,如果我大二才決定要修資工,課修不完就不可能推甄,我要多花一年在學校,但學制就只有四年,延畢又可能導致未來的研究所、老闆覺得很奇怪。」F同學認為若想四年內畢業,並且推甄相同領域的研究所,勢必需要在大一就確立方向,並以此安排修課。

本科系學生本應該擁有修習系上課程的權利,而院學士班同學為了達到跨領域的目標,也必須能夠跨院、系修課,因此兩者都需要擁有第一階段選課的權限。

在相對較不熱門的課程中,如此安排選課權限既不影響本系學生權益,也給予院學士班學生跨領域的探索機會。然而,當擁有第一輪選課權限者湧入熱門領域的相關課程時,便造成本系或院學士班學生都難以選上課的情況,甚至進一步導致院學士班學生因為擔心衝堂等選課問題,而無法達成原初探索志趣的目的。

在保障所有同學修課權益,且不更動選課權限與排序的情況下,校方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教學量能成了關鍵。如何增加資源或有效利用現有的資源變得至關重要。

▎選課大戰下的生存之道

教務處課務組與開課單位在各階段選課結束後,皆會觀察選課、超額人數,針對學生選課需求極高的課程,教務處亦會提醒各開課單位、授課教師視情況調整班數、教室與人限等,期盡量滿足選課需求。」即便校方每學期針對修課情況進行調整,同學仍然時常面臨選課危機。在訪談中,受訪者與我們分享面對有限資源時的多元實踐及困難。

在加退選階段,同學可以選擇使用加簽的方式選上心儀的課程。但是受限於教室容量,授課老師可能依據科系、年級決定加簽的次序。例如資工系C同學分享自身經驗,老師通常以科號的建議修課年級、大四同學、電資院學士班、其他學士班作為加簽順序。因此排序在後的院學士班同學很可能無法成功加簽。

來自工學院學士班的E同學也與我們分享撰寫加簽信的經驗:「我會很認真寫加簽信,說我真的很需要這堂課,因為要海外交換。我會說我很急,我大三就要去交換。」在信中特別與老師強調修課的急迫性是E同學在選課戰中的生存之道。

若學期間無法修課,除了選擇修習另一堂可採認學分的課程,E同學也曾經運用暑修課程拿到學分。不過E同學也提到雖然暑修較有彈性,卻需要額外付出金錢、時間。

相比選擇亂數人數較少的課程,同學們通常有各自偏好的老師,因此往往在加退選階段先試著加簽。但是對於跨領域修課的同學而言,加簽機會相對較少。而即使選擇暑修,也是不得已的情況,且必須額外付出成本。從受訪者的各種選課生存之道中可以看出,清大仍需要更加長遠的規劃以善加利用或引入更多資源。

▎長遠的規劃:放大現有資源與引入師資

在訪談的過程中,受訪者針對選不到課的問題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他們大多期待可以增加師資、提高修課人數(換到容量較大的教室),或開放同步、非同步遠距課程,同時也希望能給予本系的學生保障名額。

此外,部分受訪者提到,若改善師資,或許可以解決學生因教師口碑,而在相同課程中偏好特定教師的問題。受訪者認為「校方要跟上學生的選課需求」。教務處則提出「挹注經費」、「推動線上同步或非同步課程」、「招聘優秀教師」三大策略,以滿足課程需求。

校方欲以「挹注經費」的方式強化軟硬體設備與數位化之教學環境。學校規劃以網路連線多間教室同步上課,希望擴大可修課人數,並持續編列更多預算,鼓勵講授課程(非實驗或專題類型)的大班教學(註四)(註五),提供充裕助教資源以維持學習品質。

(圖四)教育大樓落成後,其大型教室有望紓解大班課程排課。

在「推動線上同步或非同步課程」方面,校方也推動磨課師、X-Class(註六)等,以期打破課程時空限制,並以補助開設教師獎勵金的方式鼓勵教師錄製線上課程(註七)。

受訪者們對於線上課程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學認為非同步遠距課程更能掌握時間,但也有同學擔心惰性,或者想與老師、同學交流,而更偏好實體課程。

清大磨課師課程又分為學分磨課師、無學分磨課師與AP先修課程。AP先修課程僅供高三生或準大一學生修習。可採認學分的學分磨課師(註八),則須於校務資訊系統上選課。完成課綱要求並且成績通過後,可得數位課程學分。不同於無學分磨課師,學分磨課師要求授課老師必須依據學分數安排相應的面晤時間(註九),或可解決部分同學對線上課程的擔憂。

(圖五)清華磨課師網頁。

然而以113學年度上學期為例,學校僅開設六門學分磨課師。此外,目前以較為簡單、僅包涵重要概念、負擔較小的課程為主。因此,仍然無法全面地解決學生修課需求。學分磨課師能否作為解決熱門課程量能問題之方案,還有待校方長期推動,並調整學分磨課師課程規劃。

最後在「招聘優秀教師」方面,則欲提高清大對於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以提升學校競爭力,也鼓勵退休教師能持續教學,以補足課程需求。

▎欲見成效,仍待長時間的觀察與修正

院學士班設立目的在於鼓勵學生跨領域探索,自由修課的特色確實吸引不少學生選擇就讀院學士班。

不過,當大量學生湧入相同領域時,教學量能便受到挑戰。面對資源的不足,應檢視校方的因應措施與實際成效,而非落於科系之間的爭鬥。良好的學習環境、充足的資源是不分科系,所有學生皆嚮往之事。

除了每學期開課數量的調整,清大也亟需透過長遠規劃以治其根本。目前學校以放大現有資源,以及引進師資,以因應不斷增長的需求。

就目前受訪者的選課經驗以及線上課程開設數量來看,方案的執行成果與實際情況仍有一大段差距,是否能夠真的補足教學量能,似乎仍須待長時間的觀察與持續修正才能見其成效。

註一:院學士班修業規定可參考課務組網站https://curricul.site.nthu.edu.tw/p/404-1208-88379.php?Lang=zh-tw

註二:圖片截自https://www.dcard.tw/f/nthu/p/239698148

註三:各級課程委員會職責可參考「國立清華大學課程委員會設置辦法」。

註四:根據「國立清華大學專任教師授課學分規定」第九點,大班授課的科目,教師授課學分得加權計算。每班超過80人者得以1.5倍計算,每班超過150人者得以2倍計算。

註五:根據〈中華民國114年度 國立清華大學校務基金業務計畫及預算說明〉,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完工後可規劃建置2間大型(容納150人)教室,預計114學年度排課,有助紓解大班課程排課。

註六:學生可修習兩門時段衝堂的課程,其中一門須為X-Class。學生申請修習X-Class時,應就如何進行課程學習,實體課堂參與、互動討論、實際操作演練,考試時間安排,課程評量方式等各層面與X-Class教師商討。若兩門課程考試時間撞期,不得要求教師改期、給予額外補考機會,或對成績給予不同考量。

註七:根據「國立清華大學磨課師(MOOCs)課程實施要點」,依教師錄製鐘點費標準1小時1000元,至多150小時,最高補助教師鐘點費每門課程新台幣15萬元整,另每門課程教材製作及助教課輔費用之補助最高新台幣 5 萬元整。除鐘點費與教材、助教費用補助,也依「國立清華大學教學獎勵補助辦法」補助開設MOOCs課程教師獎勵金。

註八:根據「國立清華大學數位課程施行細則」,由開課單位認定學分數,學分數以 0.5學分為1單位。是否採認為專業選修學分,由學生就讀系所審定。是否採認為校定共同必修學分,由開課單位審定。若無特殊認定,則視為自由選修學分,計入畢業學分內。

註九:根據「國立清華大學數位課程施行細則」,開課教師若為本校專任教師且欲取得本課程授課學分數,須於開課時間內安排課程面晤、師生互動或學習評量,並明列於課程大綱。依課程學分數每單位安排至少兩次,每次至少1小時。

記者/胡欣貝、姜怡寧、陳映蓉

攝影/胡欣貝、陳映蓉、魏欣平

編輯/賴俞安、魏欣平

#專題文章 #跨領域 #院學士班 #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