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朋友)的機車是你第三條腿:哄~跑去東門市場探險吧!

尼(朋友)的機車是你第三條腿:哄~跑去東門市場探險吧!

▎初來乍到

在我大一開學不久,直屬聚時與學姐聊著新竹推薦去處,得到的也只有「新竹人不是在巨城,就是在去巨城的路上」的經典回答。

其實,我上大學前曾在網路上看過「台灣最無聊縣市排名」,馬上猜到新竹肯定榜上有名!所以當確定自己將去新竹讀書,可說對新竹的娛樂完全不抱期待。大一那一年,我作為沒機車的新生,最厲害的出遊經驗只有在校門搭藍一區去巨城吃涮乃葉,真的是非常符合新竹的刻板印象。

▎坐上朋友的機車開始冒險

這一切的轉機發生在大二,當時因為親近的朋友開始有機車代步,我似乎才開始真正去認識除了巨城外的新竹!那位有機車的朋友是個探店愛好者,我也總秉持著「有機車的人最大!他帶我去哪,我就去哪!」的心情出遊。

那日在他把我帶到我不太能確定是不是入口的小走廊時,我才得知今天的目的地是東門市場!說實在,看到入口的我完全不抱任何期待,但在逛完東門市場後大改觀,它也直接晉級成我最愛的新竹地標,只要有親人或是朋友來訪,第一個推薦的永遠是東門市場!

▎在老地方意外的新印象

對以前的我來說,「市場」這個詞的印象是小時候跟媽媽去的地區黃昏市場,那裡除了有坑坑凹凹的地板,也常常有濺到身上、但不知道哪兒來的水,同時,也還會有隔了幾條街外攤販的吆喝聲,雖然有著可以邊逛邊吃花生麻糬的美好回憶,但總體來說,我對市場一直是提不起興趣的。然而,自從大二初次接觸東門市場後,我逐漸意識到有越來越多的老建築被翻新改造,像台北的南門市場、台中的第四市場、高雄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把新舊融合,吸引更多人流。

▎對新竹最美好的記憶

從影像博物館旁的小巷進去後,便正式進入東門市場的地盤!

東門市場最開始是日本人與台灣人合資而建的民間市場,在當時不但是第一個有手扶梯的建築,更是全台最大的市場!地下一樓和一樓販售蔬菜、生鮮以及一些生活雜貨,二樓主要是服飾店和古董店,三樓則有各種音樂、舞蹈、繪畫教室。然而新型態的購物方式興起,超市、網購等都讓這個曾經的新竹人聚集地逐漸沒落,只剩下幾個仍在堅持的攤販。

東門市場作為老建築翻修潮的其中一員,現在的面貌也是跟以往大不相同!在十一點前後可以分為早場與晚場。早場就是一般的早市,有賣蔬果、肉類、雜糧的攤販,但不知道是因為附近的中央市場太熱鬧或是東門市場本身的晚場太知名,導致東門市場早市非常冷清,當時去拍攝,營業的攤販也差不多只有十攤左右,其他都是為了晚場準備的餐廳。

東門市場的晚場就是各國美食的大集合,除了台式的蚵仔麵線、米粉湯之外,也有很多異國食物,每次去都要排隊的超人氣日本拉麵、餐廳坪數是4.8坪而取名的韓食、需要揪很多朋友才敢吃的大份量西藏料理......,每次去東門市場吃飯都會有一種明明在台灣傳統市場,卻在吃異國美食的衝突感,非常有趣。

探險的一開始我其實都只會在東門市場一樓找找美食、探探店,直到某次社團有外拍的需求,我才第一次踏入東門市場的二三樓。我們先在東門市場外圍的「梅桂鮮花店」買了幾束玫瑰當作攝影道具,才跟著攝影師走上感覺一踩踏板就會直接碎掉的老舊電扶梯,最後也在上樓後才發現新大陸!比起一樓有很多現代店舖入駐,二三樓只有零星幾個小店,所以保留了很多以前的招牌。

由於我們那次外拍設定是民國旗袍復古風,這裡昏黃的燈光加上古早味招牌當作背景,可以說是再適合不過了!因為這次的外拍經驗,我後來再到東門市場一定都會上二三樓逛逛,同時腦中也總是響起當時表演的歌、想起一起表演的人,東門市場可以說是承載我大學期間最快樂時光的地方。

▎另一個初來乍到

原先這是一篇大四下要藉著出遊完成的小介紹文,但寫到這邊,我才意識到大二那次與朋友的出遊與後來的外拍經驗,很大程度改變我原先的出遊習慣。在過去我跟朋友見面的地方總是一些百貨、連鎖咖啡廳等,可以很舒服吹冷氣享受現代科技的地方,後來我反而更喜歡這些有故事的地方。

今年六月畢業後,我離開了新竹,到了新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在忙碌之餘,我還是喜歡找一些看起來很老的店、很老的景點。一個人帶著相機就騎上我的機車出發探險,尋找下一個乘載我新生活快樂回憶的地點。

記者/陳佩慈

攝影/陳佩慈、魏欣平

編輯/魏欣平

#東門市場#騎機車#藍1區 #5608#清大機車塔 #影像博物館 #竹塹城 #清華大學 #梅桂鮮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