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散散步?清大周邊的行人經驗——新竹散步節活動側記

▎走出去吃飯?吃飽散散步?
清大夜市,不只是學生覓食地,也是每天的步行戰場。【新竹散步節- 科技 x 人本 x 守護】(註一)帶領參與者實地走訪,親身體驗行人道的挑戰,從生活感受出發,討論未來街道的可能性。
這場由《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註二)舉辦的活動,以清大夜市及周邊人行空間為主題,透過「共同行走」的方式,邀請民眾、學生走進日常用路,重新認識「行」的議題。

▎2025/03/09新竹散步節
「新竹散步節」是全台「零死亡願景散步節」系列活動之一。透過步行體驗,參與者實際感受新竹市區人行道的現況,並延續2023年「還路於民大遊行」的訴求——向行人零死亡的目標邁進。

活動開場,我們站在將軍村步行區,一旁是熱鬧的週末市集與密集的住宅區。活動開場,有現場民意代表分享,在新竹市推動人行道改進計畫時,常因預算不足,許多優化案被迫取消。同時,也有民眾提議發起連署,希望正式向市政府表達意見。主辦方則建議大家,在親身體驗人行道現況後,一起討論解方,尋找更具行動力的方式。

活動中,除了步行者,現場也準備「輪椅」讓參與者體驗。參與的大學生、民眾與議員們輪流以輪椅體驗人行道。剛推著輪椅走出幾步,就遇到高低不平的地面阻礙。「輪椅一推就卡住了!」,另邊,也有人低聲抱怨:「這樣的路,怎麼敢讓小孩自己走?」
整個活動行走範圍仍包括墊高人行道、新舖設的綠色人行道、國中小校園外圍人行道等,較為完善的區段。但對輪椅的使用者而言,即使在其他參與者協助推動下,輪椅使用者仍在違停汽機車、不當設置斜坡、模糊空間界線之中寸步難行。

同時,也因為一起行走,我們發現幾十人的隊伍考驗著這些路段的空間。尤其是從將軍村往金城一路再轉進光復路。在光復路滿是商店側的人行道上,人車爭道的情況明顯:兩人無法肩並肩行走,也時常會有騎士要進出這些「被畫在人行道上的機車格」。
這次的活動也與在地店家的合作,在大廟厚切牛排、馬來老爹店門前放置行人安全調查、人行道改善迷思解答,沿途也有一些人行改善案例的小海報供路人閱讀,詳細內容可以參考電子版海報(註三)。新竹散步節透過展示、 步行體驗營造,也發放文字標語、小海報給群眾邊行走邊展示,讓活動過程也成為一次的倡議。




▎生活經驗與新竹散步節經驗的對話
清大夜市周邊的建中路、建新路、建功一路,聚集著餐飲與雜貨店,對清大學生來說是熟悉的日常。但這些路段卻也存在不友善行人的設計問題:人行道窄小、障礙物多,建功路與建新路交叉口甚至沒有減速坡、行穿線照明的適當設施…
校外的交通比校內更加複雜,人群與車流量更大,這也影響部分學生「走」出去校園的意願。參與活動的幾位清大高年級的學生也分享經驗,他們長期住校與行走在校園周邊時,都會有意識地規劃行走出校園的路線、尋找好的行走環境。「有時我寧願繞遠路,也不要過沒有紅綠燈路口、走人行道很窄的路。」、「如果已知路途的行人道較為狹窄,我會規劃搭乘公車前往目的地的路線。」也可見類似的行走困境不只出現在清大的周圍。
那麼,我們也希望問問作為清大學生、教職員的你,在過去的生活中有類似的體驗嗎?你在學校周邊、新竹的步行經驗好嗎?這些有導引你近一步關心行人路權嗎?還是不知不覺地發展出適應生存的做法呢?

註二、《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網站
註三、活動海報(電子版)
記者/魏欣平
攝影/張晁維
編輯/潘紫瑄、賴語彤
#校園生活#清大夜市#行人路權#人行道#新竹散步節#還路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