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乙巳梅竹看——每年都有爭議的梅竹賽為何要永續?

從乙巳梅竹看——每年都有爭議的梅竹賽為何要永續?
圖片截自乙巳梅竹網站:https://meichu.games/2025/history

前言

如果你是清交人,那你一定知道梅竹賽!

或許你還聽身邊的朋友分享「大學四年,至少要參加一次梅竹!」而我抱持著這樣的心態,藉著加入火力班的機會,從開幕到閉幕,完整參與乙巳梅竹一連三日的激戰。

今年賽前大家十分關注的羽球選手資格爭議,差點陷入停賽僵局。面對爭議,難道只能以「停賽」作為解方嗎?我們真的樂見嗎?還是有其他解決方法呢?由於是首次實際觀看梅竹的緣故,我還留意到了梅竹賽制的差異。

為什麼女桌、女網是歸類在表演賽,男桌、男網為正式賽?」這樣的疑惑從開幕式時,介紹運動員開始,便深藏在我的心底,不免讓人想一探究竟。

因此,本次專題清檸透過訪談梅竹諮議會的諮議委員、清大男桌、女桌之參賽選手代表選手,針對梅竹賽的本次專題將著重在「選手資格」、「賽制問題」進行討論。

 乙巳梅竹的落幕:爭議事件的經過

第57屆梅竹賽(乙巳梅竹)在今年三月舉行,最終由陽明交大以7:3奪得總錦標。然而在賽前,卻有關於選手資格的爭議。

此次爭議事件起因為清大羽球項目選手資格雙方各執一詞,未達成共識。陽明交大認為清大的選手曾擁有世界羽球青少年排名,會影響梅竹賽的公平性。清大則主張應依循114年度大專體總之規程(註一)。雙方對於此規程的理解、解釋各有不同之處,清大學生會、陽明交大學聯會於乙巳梅竹賽前,分別就此事件發文說明。最終為使比賽能順利進行,該名具有爭議的清大選手並未上場。

(圖一)陽明交大學聯會之主張。圖片截自: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ZTDSFZcMi/
(圖二)清華大學學生會之回應。圖片截自: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Azqi6pygK/

梅竹賽出現爭議並非首例,根據《國立清華、陽明交通大學梅竹賽實施辦法》第5條參賽資格部分有明文規定:「若兩校隊伍另有共識,則不受上述第一項第二款與第二項限制。」由此可知,實施辦法有其討論空間,然本次事件雙方經過多次諮議會的討論,仍未達成共識,進而造成選手花費時間、精力投入練習,與隊友建立默契,卻無法上場為校爭光的窘境。

 現階段梅竹諮議會清大方的回應

此次選手爭議事件,隨著乙巳梅竹的結束,好像也逐漸退燒,失去了關注。但爭議事件就這樣算了嗎?經此次爭議事件,為避免爭議重演,損害選手權益,影響兩校情誼。梅竹諮議會也將修法,針對選手資格訂定更明確的辦法。

清大方曾擔任兩次諮議委員的吳同學表示,梅竹諮議會的工作內容為「針對法規模糊空間等爭議,進行資訊的解讀,促進各方溝通。」希望能透過諮議會的協助,給予明確解釋,讓比賽盡可能達到公平。

為避免再度出現選手資格爭議,梅竹諮議會預計在規章解讀不一時,採用前一年的法規解釋;另外,他們也決議將選手名單確認時程提前,以降低停賽的可能、比賽的不確定性。這些可能的法規修法方向都以「讓梅竹賽順利進行」為目標,希望讓兩校師生及梅竹賽各方組織能夠安心備賽、觀賽。

 對賽制的疑問:為什麼女桌、女網不是正式賽?

除了選手爭議外,在乙巳梅竹賽中,清檸有觀察到「女桌、女網項目為表演賽,而桌、網正式賽項目選手皆為男性的現象。」而此現象從過往便是如此,女桌、女網項目一直處於表演賽的類別。

男桌代表黃同學認為會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兩校女桌定位有校隊、社團之異,陽明交大女桌雖然為社團性質,但在今年全大運有進十六強,應沒有實力懸殊的問題。他表示正式賽、表演賽的選手付出的努力相等,重要性卻有區別。女桌代表陳同學對此也感到疑惑,覺得不公平。陳同學表示:「不會因為是表演賽就不認真對待。」而球隊實力的起伏可能也是造成目前賽制的原因。黃、陳同學皆認為每年球隊會面臨主力畢業、新血加入,球員具流動性,加上球隊招生不易,將增加校隊實力不穩定性。人員組成的考量、實力,因而成為賽制調整的侷限。

賽制改革或許有些限制,但球員們對此仍有其他想像。若女桌能夠升格為正式賽,或能創造奪得總錦標的機會。黃同學認為若女桌無法發展為正式賽,男女混和賽制也可以是一種創新。陳同學則提到校外盃賽社會組即有混和賽制,或可參考、嘗試。男女混和賽制應可提升梅竹賽的公平性,但也可能壓縮到兩性選手的上場機會。

這是很重要的競賽,還會想繼續參加。」黃、陳同學認為梅竹賽是具有歷史性、代表性的盛事,是清大很重要的傳統,也是獨屬於清交的賽事,比賽期間受到的關注度也較集中。希望在學期間能持續參與,享受盛大的舞台。

(圖三)乙巳梅竹桌球剪影。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JAmrkb8r1/

 梅竹賽最終的共識

諮議會的吳同學表示「要想盡一切方法,不要讓梅竹賽停辦或停賽」是梅竹諮議會的修法方向。而比賽的持續進行,則有賴於校方的支持、梅竹相關組織的運作。在我們兩校的體育競賽環境、高流動的選手組成為背景,每一年的賽制要找到公平、爭議要找到解方,還需要當年參與其中的梅籌會、諮議會、教練選手推動,同時也需要當屆梅工、火力班、觀眾等學生與校友的投入。若要取得多方共識並順利舉辦,確實很不簡單。

青蛙小狗一家親,梅竹絕對不能停」是在比賽終局結束時,場館會響起的口號。讓梅竹賽穩健持續的進行即為兩校最大的共識,而兩校師生、校友等,都會是梅竹賽歷史的見證者。

作為觀眾的我,在親身體驗過梅竹賽的熱血後,也很推薦大家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次梅竹!在參與梅竹的過程,可以看到運動員、工作人員等人的堅持與努力,不論是清大還是交大,所有人的目標一致,在場的人都是促進梅竹傳承的推手。當下的激動與感動,是難以用文字或言語說明的,唯有親身體會,才能了解。

賽制問題本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但我想不管是何種身分立場,都期待梅竹賽能夠年復一年的順利進行。梅竹的永續發展,便是最終的共識。

(圖四)清交兩校校長為乙巳梅竹揭開序幕。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JyHr8QbMN/

註一:「中華民國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競賽規程(總則)」第十條,為參賽資格相關規範。

記者/胡欣貝

圖片/國立清華大學

編輯/魏欣平

#乙巳梅竹看 #賽制#桌球#網球#梅竹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