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不可行?清大道路危險熱點

步行不可行?清大道路危險熱點
(圖一)清大工地圍籬。攝影:雲廷詣。

▎前言

2023年9月,清大校本部北校門的「綠門戶計畫」正式完工啟用,迎來嶄新的公車站和更加舒適的人行道環境。但回望校園內部,學生往來頻繁的宿舍、學餐周邊對行人來說依舊充滿危險,那些有缺陷的道路空間規劃,以及疏於維護、整修的人行道,值得清大人進一步關注。本次報導中,清檸記者以學生最常出沒的學餐周邊出發,分析潛藏在校園內的「交通高風險區域」、人行空間不足等問題,綜合該地點的危險程度和缺陷處的隱密性給予評分(最低1分,最高5分),並提出可能的改善方向。


▎高風險地點一:木棧道

連接女宿、小吃部和蒙民偉樓的木棧道,是眾多學生必經之路,但也同時是條充滿風險的人行道。和校園內其他使用石磚、水泥鋪設的人行道不同,木棧道是架設在鋼構上的木板路,受到下雨影響,木頭的內部已經失去支撐力,一踩就會塌陷、絆倒行人,要是木頭被完全蛀蝕,還可能露出固定用的釘子,更是危險。

(圖二)木棧道樹木底部。攝影:雲廷詣。

目前校方多半是在發現木板破洞、受損,甚至引發意外之後,才進行汰換或設置三角錐告示危險。面對雨天更加溼滑的路面,校方也曾鋪設防滑墊,但只是治標不治本,那些看似堪用,但易滑腐朽的木板依然存在。調整步道材質,或建立更有效率的維護模式,才有可能讓使用頻率極高的木棧道不再危險。

(圖三)木棧道螺絲。攝影:雲廷詣。

危險度:4分

隱密性:4分

▎高風險地點二:物理館前與名人堂周邊

許多人會以腳踏車在校內通勤,因此腳踏車道的設置和規劃也顯得格外重要,但鮮少有人依照地上的標線指示走。例如物理館前的紅磚道畫上了分隔腳踏車道和人行道的白色標線,但腳踏車和行人在進入紅磚道前,都會遇到汽車路障,因此只能從路障左右兩側進入。這樣的標線設計不符合使用者的便利性,實施至今也沒有改變大家的使用習慣。此處腳踏車與行人混雜容易導致事故發生,「是否以實質落差區隔人行道和車道」是行人安全的重要指標。

(圖四)物理館腳踏車道。攝影:雲廷詣。

連接紅磚道和野台的路面以綠色鋪面畫出人行道範圍,但寬度過窄,難以讓行人對向交會,必然會需要踏上車道。這個路段除了汽車,也常有腳踏車與電動滑板車經過,人、車的距離過近,增加了發生意外的可能。重新設計此處的標線以貼合使用者的習慣,並用更明顯的方式指明路線,存在於此的交通衝突也能夠獲得改善。

危險度:2分

隱密性:3分

▎高風險地點三:君山音樂廳工地周邊

從2022年1月開始動工的君山音樂廳,由於附近的人行道被納入工地範圍,而在金屬圍籬邊設置臨時的人行空間。在車道上設置的黃色防撞桿,是行人和車輛之間唯一的保護措施,但對於行經此處的學生來說,這道措施能夠提供的幫助不大。通往水木餐廳、風雲樓和宿舍區的車道本就不寬,加上在路口設置的防撞桿,不只車輛無法正常會車,經過的行人和腳踏車、滑板車騎士也必須更加注意。而過窄的人行道對校內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更是移動的一大阻礙,無障礙的空間設計在大興土木的過程中常常被忽略。

(圖五) 君山音樂廳工地臨時人行道。攝影:雲廷詣。

即使是臨時性的設置,也應該將此處的大量人流以及周遭汽車、腳踏車的移動納入考量,重新分配道路的使用方式,或研議縮減、調整周邊工地圍牆的可能性,將校園空間的使用權還給真正的使用者。

危險度:4分

隱密性:2分

▎結語

屬於所有使用者的道路空間,不應該只為了車輛的便利性而服務,更需要注意校內佔比最高的行人安全。就算是規劃好的人行道,也可能因為疏於維護、管理而暗藏危險。校內車輛與人爭道的景象已是長期問題,從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倡議開始做起,是推動校園安全的其中一個方法。未來教育學院、藝術學院等院所的學生來到校本部上課,校內的移動風險也只會成為更加重要,並迫切需要改善的問題。

記者/雲廷詣

攝影/雲廷詣

編輯/潘羽鍚

#清華大學#道路危險#行人安全#木棧道#物理館#名人堂#自強路#君山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