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這隻魚可以吃嗎?清大水域魚類觀察

教練!這隻魚可以吃嗎?清大水域魚類觀察

探索自然是人類的本能。古代常有學者仰望星空,紀錄天體的軌跡,甚至發展出複雜精密的信仰和占卜術,知名的亞里斯多德也曾穿梭於鄉間,蒐集各種動植的標本,研究生物的分類和奧秘。

我對身邊的景物也有著同樣的好奇,在大二的暑假,我加入以研究淡水魚蝦為主的實驗室,開始參與移除外來種魚類的工作,同時學習如何鑑別魚類。在跟隨研究人員採樣的過程中,我逐漸培養出了觀察魚類的興趣,並在此後兩年持續流連成功湖、昆明湖、女宿前水道等生活周遭的水域環境,累積了一些對清大水體中魚類的觀察,想在這邊與大家分享。

▎成功湖

精確的魚類鑑別需細數鰭條、鰓耙等骨骼特徵,不過校園內的水體通常禁釣禁捕,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也能站在岸上,觀察魚的體型和泳姿,由此做出一定的分類。

由於剛整治完,成功湖水體清澈,魚體的數量較少,目前魚類以人工投放的蓋斑鬥魚    (Macropodus opercularis)、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鱅魚(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以及清大常見的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為主。

上面提到的青魚、草魚和鱅魚屬於華人的傳統家魚,原產自中國的大江大河,需要劇烈的水位變化方可達到性成熟,因此難以在靜水繁衍。青魚屬肉食性,喜食螺類,草魚喜吃水草,鰱魚則屬濾食性魚類,會食用水中的浮游藻類。藻類繁衍過剩易使水中的溶氧量急遽變動,甚至排放致命毒素,造成動物死亡,嚴重破壞水質。臺灣的水庫常投放這些魚類控制水草和螺類的數量,同時提供一定的漁業價值,而清大校方選擇投放這幾種魚類,也與維護成功湖水質的目的脫離不了關係。

在眾多魚類之中,可能是因為投放的數量較多,因此草魚是我在成功湖較常見到的魚類。牠們似乎比鯉魚怕熱,夏天到初秋時常常會聚集在湖邊碼頭下的陰涼區域,只要有人靠近就會大量竄出,這時可以清晰看到牠們的叉尾、大片的銀白鱗片和小巧的三角背鰭。

不過秋冬天氣轉涼,比起忍受人群的打攪,隱藏在岸邊的陰影下,草魚似乎更傾向到靠近湖中心的水域活動。白天經過生態廊道時,可以觀察水面上是否有明顯的波紋,如果看到波紋底下有銀色的魚體,就很可能是有草魚游過。

除了上述常見的魚類,校方也有嘗試在成功湖投放臺灣原生的中華青鱂(Oryzias sinensis),然而成功湖水域並非完全封閉,很快就有大量孔雀魚在湖中繁育,致使中華青鱂數量急速下跌。

(圖一)草魚,雖然體型和青魚很像,但體色較淺,近看偏金黃色,青魚則呈青黑色。兩者的食性也不同,青魚吃螺,草魚吃草,在種荷花的淺水區偶爾能清楚看到牠們覓食。 攝影:連思瑜

BOX:魚類的食性:我們該如何知道魚類都吃些什麼呢?在許多學術文獻中,胃內含物分析是常見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員會採補一定數量的魚類,將魚進行解剖,用肉眼或顯微鏡等方式鑑定魚胃中的內容物。近年分子生物學也讓檢測魚腸胃中殘留的物種DNA成為可能,這可以更敏銳的偵測魚胃中的成分,不過樣本也有受環境DNA污染的問題,因此對操作的精度和資料判讀都有一定的要求。

女宿前水道

相較於半封閉的成功湖,女宿前水道則是貫通整個清大的水系,上游社區和清大校園內的排水和在加速器館東側匯流後,即流過女宿前,注入昆明湖並排入汀甫圳。當我自生科院下課後,沿著女宿前的木棧道向下,也可以一眺水體的狀況。然而開放的女宿前水道難逃都市水體的宿命,水質相當惡劣,偶爾會變成奶白色,因此能在此處生存的魚多為鯉魚(Cyprinus carpio carpio)、吳郭魚(Oreochromis sp.)、孔雀魚和泰國鱧(Channa striata)等能耐污染和低氧的魚種。

此處經常能觀察到泰國鱧,該魚種身體修長,呈圓筒狀,背鰭自頭後方一路延伸到尾柄根部,臀鰭則是從身體中央延伸到尾柄根部,生有扇尾,成體常長到40公分以上,最大體長可達一公尺,因此很好從體型上辨別。泰國鱧因養殖用途而被引入臺灣,現已廣泛擴散到全臺平地水域,該魚種入侵性極強,會攝食魚蝦、蛙類、蛇類和螺類,也有躍出水面攻擊水鳥的紀錄。

泰國鱧的入侵史幾乎是重複吳郭魚的歷程,因著養殖價值被引入臺灣,不小心流出到野外,魚產又因為不合臺灣人的口味而賣不出去,最後重創生態又虧本。或許人類就是沒有記取教訓的能力吧。

泰國鱧有築巢育幼的習性,繁殖季到來時,平時獨居的泰國鱧會形成一公一母的配對,共同扶養子代。之前活中前的橋下似乎有一座巢穴,能看到體型不同的泰國鱧交互浮出水面換氣。

泰國鱧來自含氧量低的靜水域,皮膚和鰓都演化出了在水中行氣體交換的能力,頭內也有專門呼吸空氣的器官,甚至必須仰賴空氣而活,會不時浮出水面張口換氣,這是牠們的一大特徵。牠們和吳郭魚一樣有育幼行為,偶爾能看到親魚身邊跟著密集的魚球。

雖然不受臺灣人歡迎,但泰國鱧仍是許多東南亞人心中的美饌,在移工裡有一定銷路,不過女宿前水道常發出惡臭,水質非常惡劣,裡面的魚大概是不能吃的。

(圖二)女宿前水道的雜交口孵非鯽,特徵是大片的背鰭和扇尾,以及尾部的扇形花紋。 攝影:連思瑜

昆明湖

昆明湖相鄰清大總圖,是學生夜讀K書的必經之地。比起剛整治完的成功湖,此處魚的數量多了不少。或許是因為位置相對隱密,偶爾會看到有人在餵魚,相較害羞的草魚和兇猛的泰國鱧,這邊的魚非常親人,只要站到靠近圖書館的橋上,就會有不少吳郭魚和鯉魚游過來,張著嘴巴討食。但過量的飼料容易造成水體優養化,令湖水發出惡臭,所以餵食魚類其實不太好。

鯉魚和草魚一樣長著叉尾,然而背鰭較長,會從身體中央一路延伸到尾柄。此魚為臺灣原生種,討食似乎比吳郭魚熱情,每次經過橋邊都能看到許多帶鬚的圓嘴一張一合。

有時我會覺得當一條魚也挺不錯的,不用工作就能被人養著。

與屬於鯉科的草魚和鯉魚不同,吳郭魚具有麗魚科(Cichlidae)的特徵,身體側扁,頭和口較大,尾呈扇形,除了成功湖以外,清大水體表層看到的魚隻多屬此類。

(圖三)昆明湖的小型吳郭魚。 攝影:連思瑜

BOX:吳郭魚是數種魚類的俗稱,包含產自非洲的口孵非鯽屬(Oreochromis)和非鯽屬(Coptodon)魚類,兩者的外貌和習性相似,最大的差別是口孵非鯽屬的雌魚會將魚卵吸入口中孵化,非鯽屬的雌魚則會把卵直接下在挖好的巢穴裡。兩者皆因具有養殖價值而被引進臺灣,不過口孵非鯽屬的體型更大,所以更受養殖者青睞,改良品種即為常見的「臺灣鯛」。吳郭魚可行同屬雜交,在野外常見雜交個體,因此難以細分到種。學校的吳郭魚頭型較尖,尾部呈扇形而非噴點花紋,應是雜交口孵非鯽較多。

吳郭魚是雜食性,在岸上很難看到牠們捕食昆蟲或浮游生物,但常常能看到牠們啃食石上附著的植質或碎屑,不過這種魚類排磷量高,且有挖洞築巢的習慣,會使土中的營養鹽混入水中,加速水質劣化,所以不適合用來清理池中的藻類。

結語

雖然平常較難深入觀測,但水域也是構成清大生態的一部分,魚類攝取有機碎屑和藻類,將營養儲存在體內,控制有機物的生成,保持一定的水質,同時捕食孑孓,遏止蚊蟲的增生,這些都是水生動物對我們的貢獻。

不過清大平時能看到的魚蝦多為外來種,這是臺灣都會水體的常態。比起移除,杜絕放生和維持水質才是保護水域生態的長遠方法,因此在親近水體時不要投放生物,也不要餵食魚類,這些都是盡可能要宣導的資訊。

★魚能不能吃和水質比較有關係,清大的最好都不要吃 (๑ↀᆺↀ๑)✧

參考資料

  1. Cudmore, B. M. N. E., & Mandrak, N. E. (2004). Biological synopsis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anadian manuscript report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2705(7), 1-44.
  2. Li, K. C., Shieh, B. S., Chiu, Y. W., Huang, D. J., & Liang, S. H. (2016). Growth, diet composition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he invasive freshwater fish chevron snakehead Channa striata on a subtropical island. Zoological studies, 55.
  3. Li, M., Gao, X., Yang, S., Duan, Z., Cao, W., & Liu, H. (2013).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in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Zoological science, 30(4), 296-303.
  4. Courtenay Jr, W. R., & Williams, J. D. (2004). Snakeheads (Pisces, Channidae): A biological synopsis and risk assessment (No. 1251). US Geological Survey.
  5. Chandra, S., & Banerjee, T. K. (2004).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respiratory organs of Channa striata subjected to air exposure. Veterinarski arhiv, 74(1), 37-52.
  6. 侯文祥, 陳以容, 許棖曜, & 劉軒榮. (2010). 翡翠水庫魚類相變化與水質關係探討 (2). 農業工程學報, 56(3), 74-84

Story Map連結:https://storymaps.arcgis.com/stories/080ef39d490f4ad89d260d8134944d5a

作者/丁禾

攝影/連思瑜

編輯/連思瑜、許璦翎

審查/顏士清


#外來種 #魚類 #魚類觀察 #清大 #清華大學 #吳郭魚 #泰國鱧 #中華青鱂 #孔雀魚 #優養化 #成功湖 #昆明湖 #女宿前水道 #草魚  #蓋斑鬥魚 #青魚 #鱅魚 #水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