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景變成遊戲地圖(下):前進東門市場與北埔,用遊戲說故事

讓地景變成遊戲地圖(下):前進東門市場與北埔,用遊戲說故事
正在進行東門市場實境解謎遊戲的玩家。(攝影/陳映蓉)

▎前言

〈讓地景變成遊戲地圖〉上篇介紹了學生團隊Colon D在清大校園所創作的實境解謎遊戲「清華大學模擬器」。而本篇報導將帶著各位到校園之外的場域,了解實境解謎之於地方文史推廣工作的應用。

清檸於本篇報導採訪了兩組清大的學生團隊,他們分別以東門市場(註一)與新竹縣北埔鄉(註二)為場域,設計了LINE聊天機器人作為媒介的實境解謎遊戲。

▎實境解謎遊戲作為城市導覽的媒介:東門市場實境遊戲

東門市場二樓。(攝影/陳映蓉)

(城市場域)儘管已經有很豐富的資料,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導覽員定期帶我們去導覽,你才可以認識這個地方。我們覺得這件事情有點太耗人力了,想要以更簡單的方式讓大家體驗這個地方。

代表團隊受訪的許同學分享,當初嘗試以東門市場為場域,起源於想要帶著清大的國際生認識新竹,使國際生能夠融入在地社會。他曾經修習清大與日本千葉大學合作的PBL課程和「在地探索與田野實作:城市場域」,累積了一些關於東門市場的田野資料,因此以先前修課時的收穫為基礎,製作實境解謎遊戲。

導覽是推廣地方文史的方式之一,但是無論是城市或鄉村場域的導覽,都需要耗費不少人力。許同學指出城市與鄉村場域的導覽性質不同:鄉村場域需要透過與環境、物件互動與感受的細節來認識地方,因此適合由專人導覽;城市場域則相對可以自行查詢到許多相關資訊,若以實境遊戲作為媒介,可以引發玩家對場域的興趣,同時減少導覽所需的人力。東門市場屬於城市場域,因此實境解謎遊戲可能是個適合的導覽方法。

▎透過遊戲,認識不一樣的東門市場

二樓比較多傳統的店家,他其實保留了比較多對東門市場願景的想像。......他已經產生一種類似家的感覺,或者已經產生那種可以去論述東門市場未來長什麼樣子的感覺。

東門市場實境解謎以幫助魚漿店老闆尋找漁網作為故事的開端,而遊戲關卡大多集中於東門市場的二樓。相較於一樓的新式店家,許同學認為二樓的傳統店家保留了與東門市場發展脈絡的牽絆。此外,二樓空間通常較少遊客光顧,透過遊戲範圍的設定,能夠讓玩家認識不同以往印象的東門市場。

不過以二樓作為遊戲主要範圍,也遇到了一些困難。許同學分享到,團隊根據原有的田野資料產出遊戲故事雛形,再透過不斷造訪,補足缺漏的材料。但是有些二樓傳統店家的經營者不常待在市場內,使得有些資料難以收集。例如遊戲中出現的「單身福利會」,差點因為無法獲得足夠資訊而被迫放棄,好在後來陸續採訪到相關人家,才得以拼湊其原本的樣貌。

位於東門市場單身福利會前的遊戲關卡。(攝影/陳映蓉)

我覺得(實境遊戲)用在教育可能是一個好方法。我覺得有一個更本質的東西是我們怎麼樣把故事收進去,或者我們怎麼樣透過參與者自己的觀察,還有參與者自己某個程度的參與來獲得知識。

當地方文史推廣與實境遊戲結合,許同學認為轉譯是重要的能力。在遊戲中,每當完成一個關卡或段落,便會出現相關的歷史知識補充。而這樣的形式或許可以應用在校外教學上,透過遊戲的趣味性增加學習動機,讓學生與在地產生連結。

▎敘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北埔實境解謎遊戲

於北埔龍瑛宗文學館進行遊戲測試的玩家。(圖片/受訪者提供)

每個場館講自己想講的事情,但是並沒有把整個大的歷史串聯起來,但我們在了解北埔的歷史之後發現,它串聯起來可以看到一個很精彩的脈絡跟年代。

北埔實境解謎遊戲團隊提到設計遊戲的起心動念,來自團隊中的兩位陳同學某次暑假跟隨書院老師到北埔待上十天,製作姜阿新洋樓導覽地圖,這段期間,兩位同學感受到北埔居民的熱情與照顧,因此想要透過一些方式回饋北埔。

北埔不乏介紹當地文史、在地人物的展覽場館,但是團隊覺察各場館的故事並沒有完整串接。因此,遊戲設計的理念希望盡可能將北埔的迷人之處脈絡化,並且傳遞給玩家。

這個實境解謎我們不希望它只是在手機上或在腦袋跑就可以得出一個答案,我們想要它可以跟地景、當地特色互動,或是手去操作。

使用透明卡片與實景結合,增加操作感。(圖片/受訪者提供)

起初,團隊欲透過語音地圖的形式包裝地方文史,然而團隊發現語音地圖僅是聆聽文史知識,顯得有些平淡,因此後來採用實境解謎遊戲。除了使用手機作為遊戲的載體之外,團隊認為遊戲中的操作感十分重要,於是設計實體解謎包,讓玩家可以在各個關卡中,對地景、場館有更多觀察與互動。

▎探索在地,也發掘自我

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成品,更多是來自於真的去走的時候,大家的感動。

團隊分享到,幾經波折與磨合,如今的遊戲的架構,大多是在全體成員一同到北埔踏查,並相互分享自己印象深刻或感興趣之處後所擬定。

團隊也分享田野過程中與當地居民的暖心互動。在某次踏查時,碰巧遇見了天公廟的廟婆黃阿姨。黃阿姨與團隊分享了許多北埔與宮廟的知識,這些故事後來成了遊戲元素,也使團隊決定以女性的、平民的視角來描繪北埔。

遊戲過程需要深入北埔巷弄,團隊陳同學提到自己最喜歡北埔的小巷子。(攝影/魏欣平)

在做(遊戲)的過程中,我發現可能我愛人比愛機器來的更多。......與地方建立連結,或者與自己所學、想要做的事情建立連結的情感的魅力,是大於榮譽或其他的外物。

我可以蠻肯定的說,這是我整個求學生涯,或者說活到二十一歲這個年紀,真正想要努力主動的促成一件事情,讓它可以完成或落實專案。

團隊中有些成員因為遊戲創作而初次進行田野調查,真正了解、感受一片土地;有些成員為了將藍圖付諸實現,因而接觸與嘗試自己不擅長的工作。遊戲製作是個不斷與地方對話、與成員磨合,以及試錯並找尋新出路的過程。對北埔人事物的感動,透過團隊長達兩年的努力,逐漸轉化成一個具有溫度與深度的實境解謎遊戲。

不論是東門市場或北埔實境解謎遊戲,都希望透過有別於傳統導覽的方式,讓來訪者以兼具娛樂性與知識性的實境解謎遊戲認識地方。對兩個遊戲的創作團隊而言,重要的是玩家能夠在遊玩後,對地方產生興趣,並進一步主動探索。實境遊戲結合虛擬與實景,使創作者能夠發揮想像力,為地方導覽注入活力,使各個地方的故事繼續傳承,地方之美被更多人知曉。

註一:東門市場實境解謎遊戲連結:https://line.me/R/ti/p/@638nayqz

註二:北埔實境解謎遊戲尚在最終測試階段。

記者/ 陳映蓉

圖片/受訪者提供

攝影/陳映蓉、魏欣平

編輯/潘羽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