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檸

【專文投書 | 校史檔案】1970S-1980S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真空蒸鍍機

今年四月清華大學校慶週時,校方的臉書粉絲專頁發佈了一篇貼文,展示庚子賠款成為清華創校基金的歷史文件。貼文中有段文字很值得分享: 取得這批珍貴文件奔走的清華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林彥穎是清華原科系及電機系校友。他希望透過這批珍貴文件,讓學弟妹多了解清華創立於戰亂動盪、中西交會的歷史,方能傳承正宗。林彥穎說,參觀國外名校如哈佛、牛津、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可以看到他們都很重視自己的歷史與傳承,珍藏並展示百年前的教具及最早的科學儀器,清華也不能忘其所始。 清華大學校方重視校史嗎?應該算頗為重視。我們有特藏組專門典藏校史文獻、舉辦展覽,也有出版社製作好多校史書籍。但我總覺得校史呈現還是以「大人物」為中心(比如歷屆校長的豐功偉業),或以「大事件」為起點(比如院系所創立)。 依我的淺見,校史還可以從兩個方面深掘: 第一,

【海旺天光清大場|系列講座紀錄文】你的鑑定不是你的鑑定:邱和順案的鑑識科學與司法漏洞

▎前言 本次講座邀請到了邱和順案義務律師團召集人尤伯祥律師,闡述台灣司法和鑑定制度的不足之處。律師也在講座中分享了鑑識科學和該法律漏洞如何影響邱和順案判決的運作,導致此冤案的產生。 ▎鑑定制度簡介 尤伯祥律師首先介紹了鑑定制度在英美法系和臺灣刑事訴訟法中的差別。英美法系中進行鑑定的人分為「專家證人」和「鑑定人」,前者是由檢察官和辯方委託鑑定的專家,後者則是由法官委託的專家證人,是專屬於法庭的中立專家證人。 台灣刑事訴訟法的鑑定制度並沒有專家證人,而是分為「機關鑑定」和「自然人鑑定」。自然人鑑定是由審判長、受命法官或檢察官選任鑑定人的鑑定制度,和英美法系中只有法官才能選任鑑定人的規定相比,可以看到台灣的法律賦予檢察官較大的權限。被告本身則沒有自己請鑑定人作證的權力,只能請求檢察官、審判長或是受命法官幫他選任或囑託。 至於鑑定人或鑑定機關製作的「鑑定報告書」,在法律中屬於「法定的傳聞例外」。在英美法的傳聞原則(Hearsay Rule)

不只分男女——清大性別友善廁所現況調查

▎前言 你有聽過「性別友善廁所」嗎?其實,根據內政部性別友善廁所設計手冊之研究,性別友善廁所當中只要都是有門的隔間,且提供坐式、蹲式和小便斗等各種便器供使用者選擇,都有符合標準、被規劃作為性別友善廁所使用的機會。 在今年4月,清檸發布線上問卷,並訪問到三位不同生理性別的同學,試圖從訪談中了解學生在清大一般廁所和性別友善廁所的使用經驗,以及對現況的看法。同時清檸也採訪到四位清大性平會的承辦人員,詢問性別友善廁所設置的相關事宜。 ▎性別友善廁所使用經驗 我們走訪校內的人社院、實齋一樓、小吃部、綜四館四處,在文中以此四間性別友善廁所舉例,帶大家一窺廁間規劃以及使用者的想法。 圖1:校內其中四間性別友善廁所比較 綜四的性別友善廁所地點就在校門口附近。空間維持得相當乾淨,幾乎看不到有人使用的痕跡。在問卷關於「您曾使用過哪些地方的性別友善廁所(可複選)

二手教科書的再生——KIDNEY智慧循環買賣平台

▎前言 你曾經因為原文書很貴,猶豫再三才忍痛買下嗎?還是坐擁用完卻賣不掉的二手書? 為了解決大家對教科書的疑難雜症,「智慧循環買賣平台」就此成立。我們採訪了今年入選智慧校園計畫「智慧循環買賣平台」的團隊負責人—計財系大三陳其寧同學和團隊成員—資工系大三吳邦寧同學,帶大家一窺其成立的起因與未來的展望。 ▎要開學了,卻買不到教科書! 社長陳其寧分享,當初是因為看到學校推出「智慧校園計畫」,找了材料系、資工系和計材系的朋友,組成現在的團隊。那時候正值在開學期間,在詢問朋友們遇到的困擾後,發現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在討論「買教科書、借教科書、找教科書」的話題,於是決定建立這個平台。 資工系或計財系的一本原文教科書最高兩到三千元,學期初很多同學買完書立刻就面臨「吃土」的危機。

FREE HUG, FEEL FREE TO HUG? — FREE HUG抱抱路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上個學期的冬天有一群可愛的清大同學在校園的各處以快閃的形式到處散播快樂;用身體力行的方式給予大家FREE HUG。究竟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以及究竟做了什麼,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FREE HUG抱抱路跑 「擁抱是一個相互取暖的動作,Free Hug不只是帶給別人溫暖,溫度會在你擁抱別人時,回到自己的身上。」—莊乃澂,中文系大一。 抱抱路跑的成員來自清大各個不同的科系,他們大多沒有相關經驗或背景,有的只是一顆想要去做的心。總召劉杰閎是一位今年剛升上碩一的學生,他說最初是在Dcard上丟出想要舉辦Free Hug的想法收到許多自願者的響應。 第一次的Free Hug活動前的發文在清交二手拍(註2)上獲得廣大的回響,引起很多的關注與討論,在眾所期待中揭開序幕。可是在活動當天來到現場的人卻寥寥可數。總召杰閎平淡地說:「我們有想到可能會有『萬人響應,一人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