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檸

不只分男女——清大性別友善廁所現況調查

▎前言 你有聽過「性別友善廁所」嗎?其實,根據內政部性別友善廁所設計手冊之研究,性別友善廁所當中只要都是有門的隔間,且提供坐式、蹲式和小便斗等各種便器供使用者選擇,都有符合標準、被規劃作為性別友善廁所使用的機會。 在今年4月,清檸發布線上問卷,並訪問到三位不同生理性別的同學,試圖從訪談中了解學生在清大一般廁所和性別友善廁所的使用經驗,以及對現況的看法。同時清檸也採訪到四位清大性平會的承辦人員,詢問性別友善廁所設置的相關事宜。 ▎性別友善廁所使用經驗 我們走訪校內的人社院、實齋一樓、小吃部、綜四館四處,在文中以此四間性別友善廁所舉例,帶大家一窺廁間規劃以及使用者的想法。 圖1:校內其中四間性別友善廁所比較 綜四的性別友善廁所地點就在校門口附近。空間維持得相當乾淨,幾乎看不到有人使用的痕跡。在問卷關於「您曾使用過哪些地方的性別友善廁所(可複選)

二手教科書的再生——KIDNEY智慧循環買賣平台

▎前言 你曾經因為原文書很貴,猶豫再三才忍痛買下嗎?還是坐擁用完卻賣不掉的二手書? 為了解決大家對教科書的疑難雜症,「智慧循環買賣平台」就此成立。我們採訪了今年入選智慧校園計畫「智慧循環買賣平台」的團隊負責人—計財系大三陳其寧同學和團隊成員—資工系大三吳邦寧同學,帶大家一窺其成立的起因與未來的展望。 ▎要開學了,卻買不到教科書! 社長陳其寧分享,當初是因為看到學校推出「智慧校園計畫」,找了材料系、資工系和計材系的朋友,組成現在的團隊。那時候正值在開學期間,在詢問朋友們遇到的困擾後,發現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在討論「買教科書、借教科書、找教科書」的話題,於是決定建立這個平台。 資工系或計財系的一本原文教科書最高兩到三千元,學期初很多同學買完書立刻就面臨「吃土」的危機。

FREE HUG, FEEL FREE TO HUG? — FREE HUG抱抱路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上個學期的冬天有一群可愛的清大同學在校園的各處以快閃的形式到處散播快樂;用身體力行的方式給予大家FREE HUG。究竟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以及究竟做了什麼,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FREE HUG抱抱路跑 「擁抱是一個相互取暖的動作,Free Hug不只是帶給別人溫暖,溫度會在你擁抱別人時,回到自己的身上。」—莊乃澂,中文系大一。 抱抱路跑的成員來自清大各個不同的科系,他們大多沒有相關經驗或背景,有的只是一顆想要去做的心。總召劉杰閎是一位今年剛升上碩一的學生,他說最初是在Dcard上丟出想要舉辦Free Hug的想法收到許多自願者的響應。 第一次的Free Hug活動前的發文在清交二手拍(註2)上獲得廣大的回響,引起很多的關注與討論,在眾所期待中揭開序幕。可是在活動當天來到現場的人卻寥寥可數。總召杰閎平淡地說:「我們有想到可能會有『萬人響應,一人到場』

NICE!DON'T MIND!這球我來!——女排新生盃的大小事

▎前言 新學年到來,跟隨著大一學生們在校園展開新生活的腳步,各類運動的新生盃也陸續開打。在眾多的比賽項目中,我們選擇女排新生盃的主辦方及參賽者為文章的採訪對象,想透過他們的視角,了解新生盃如何籌辦、舉行,並帶給他們什麼樣的收穫。 ▎賽場的背後——一次新生盃如何誕生 由校隊女排大二同學們主辦的女排新生盃,於10月11日拉開序幕。工科系大二的蔡妮軒為今年比賽的主辦,從九月開始便和同屆的隊員們投入籌辦,從工作分配至規章細節的審訂,再經過兩個禮拜的報名及賽程的安排,接下來便是為期一個多月的預賽與複賽。 相比去年精簡的兩人團隊,今年的工作人員增加不少,新生盃複雜的工作流程也因此被拆分成各個細項,包括賽程安排和調整、比賽紀錄、裁判及場邊人員等等。細瑣的分工使他們能夠更專心處理每個細節,卻也考驗了負責人間如何讓資訊順暢流通、主辦如何監工及揪出問題的能力。 新生盃是校隊大二的成員們第一次舉辦的大型活動。一切皆在未知卻也充滿幹勁的氣氛中誕生。 ▎新生盃的初衷——給自己一次機會 去年的新生盃主辦,

【讀者投書】第十四屆人社公演《歡迎光臨 失物招領》 短評:語法的錯置與感傷的模糊

清華大學第十四屆人社公演《歡迎光臨 失物招領》日前於交大演藝廳精彩的落幕了,筆者有幸觀賞了3/25日的演出,對於人社公演團隊之演出印象深刻,並撰以下短評一篇。 一、《美茉莉》:語法的錯置 由學生原創的劇目《美茉莉》講述了一個關於記憶及失去快樂的愛情故事,整體的劇本結構上帶有不小的野心,虛實雜處而魔幻化的敘事架構上有著一點楊斯凡克梅耶式的超現實色彩,以及有時因為過度風格化而導致有些令人難受的表演。 然而,事實上,筆者認為《美茉莉》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風格上的巨大割裂感,或是意義不明的家庭關係指涉,也不是對於「記憶滯留」的命題採用過於簡單而落於陳俗的手法,而是其在展現寫實性與童話性上的混用所形成的語法錯置。它試圖創造出一個全然架空的敘事線作為寫實故事中的對照,並基於同樣的命題再創造一個具有時空回溯性質的背景故事指涉,然而劇本並沒有善用這兩個大張旗鼓布置的劇場語法,而是將其錯置、融合進被鋪排的故事主線之中,陷入一種脈絡模糊而有些貪多嚼不爛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