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一家子兒咕咕叫》:魂魄(不再)入我夢

《一家子兒咕咕叫》由曾以《川流之島》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詹京霖執導,入圍了本屆金馬獎13項提名,並擔任本屆金馬影展開幕片,講述一個以賽鴿維生的家庭苦苦掙扎的故事。但它糟透了,真的是糟透了,第一次遇到有電影連拍credit畫面拍到讓我如此生氣。

你的聲音值得被聽見_讀者投稿 / 主題推薦 / 年度回顧

嘿,你也有自身的關懷想要訴說嗎? 清檸作為讓學生輕鬆了解校園、周遭事務的平台,也希望能讓清大的學生有一個能夠投稿、評論的管道。 如果你有想告訴大家的事情、對於議題或是周遭生活的觀察或評論,都歡迎可以至以下連結投稿。

【讀者投書】《好事清單》:向晚,你會微笑而歸

十月,坐落於淡水丘陵,莊嚴聳立其上的雲門劇場悄悄騷動著。不同於以往的「來雲門系列」,此次的「來雲門搖滾」嘗試推出舞蹈之外,結合獨立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與運動、市集等跨界實驗,共同組成為期兩天的微型生活節,讓來訪之人得以盡情享受,筆者所觀看的《好事清單》便是本次節目其中之一。

【專文投書 | 校史檔案】1970S-1980S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真空蒸鍍機

今年四月清華大學校慶週時,校方的臉書粉絲專頁發佈了一篇貼文,展示庚子賠款成為清華創校基金的歷史文件。貼文中有段文字很值得分享: 取得這批珍貴文件奔走的清華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林彥穎是清華原科系及電機系校友。他希望透過這批珍貴文件,讓學弟妹多了解清華創立於戰亂動盪、中西交會的歷史,方能傳承正宗。林彥穎說,參觀國外名校如哈佛、牛津、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可以看到他們都很重視自己的歷史與傳承,珍藏並展示百年前的教具及最早的科學儀器,清華也不能忘其所始。 清華大學校方重視校史嗎?應該算頗為重視。我們有特藏組專門典藏校史文獻、舉辦展覽,也有出版社製作好多校史書籍。但我總覺得校史呈現還是以「大人物」為中心(比如歷屆校長的豐功偉業),或以「大事件」為起點(比如院系所創立)。 依我的淺見,校史還可以從兩個方面深掘: 第一,

【讀者投書】第十四屆人社公演《歡迎光臨 失物招領》 短評:語法的錯置與感傷的模糊

清華大學第十四屆人社公演《歡迎光臨 失物招領》日前於交大演藝廳精彩的落幕了,筆者有幸觀賞了3/25日的演出,對於人社公演團隊之演出印象深刻,並撰以下短評一篇。 一、《美茉莉》:語法的錯置 由學生原創的劇目《美茉莉》講述了一個關於記憶及失去快樂的愛情故事,整體的劇本結構上帶有不小的野心,虛實雜處而魔幻化的敘事架構上有著一點楊斯凡克梅耶式的超現實色彩,以及有時因為過度風格化而導致有些令人難受的表演。 然而,事實上,筆者認為《美茉莉》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風格上的巨大割裂感,或是意義不明的家庭關係指涉,也不是對於「記憶滯留」的命題採用過於簡單而落於陳俗的手法,而是其在展現寫實性與童話性上的混用所形成的語法錯置。它試圖創造出一個全然架空的敘事線作為寫實故事中的對照,並基於同樣的命題再創造一個具有時空回溯性質的背景故事指涉,然而劇本並沒有善用這兩個大張旗鼓布置的劇場語法,而是將其錯置、融合進被鋪排的故事主線之中,陷入一種脈絡模糊而有些貪多嚼不爛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