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態

雜草與野菜的往復對話

草地因其本身的生長特性,以及人為剪草的需求,呈現著變動而難以預期的特質。如果說以「野菜」的眼睛觀看,便能對物種與空間有不同的感知與想像,沿著物種與人的關係探詢,也可以發現不一樣的世界。「雜草」是我們對所有我們不願了解、冀望排除的草種一個模糊概稱,然而,雜草也內蘊了無限可能。事實上每種草都有自己的名字,每次指認一種草名,就是通往了它的身世,它所攜帶的生長特性、環境紋理、文化記憶、人與物種的互動情感,以及歷史。細細地去觀看一片草坪,何嘗不是既深邃、又豐饒,「雜草」也能以我們眼光的調整來重新詮釋:是入侵種/原生種、是野菜、是蜜源植物、是蝴蝶的食草......。

蝴蝶園:身體,及其所創造的(下)

文章由此以「身體」為引,關注我們與蝴蝶、與環境的交織,以及存於其中照護與創造的關係。蝴蝶那纖巧的蝶翼、隱蔽的毛蟲、細小而精巧的卵──我們如何為蝶所迷戀;我們的身體極其創造,無論是一株植物,一筆紀錄,或是一方蝶園──是對蝶的追尋與棲地保育的思索。本文分為「園丁」與「觀察者」上下兩篇,下篇「觀察者」,聚焦的是蝶園的日常紀錄中,尋找、辨識、攝影、紀錄,所充盈的耐性與發現的喜悅。

蝴蝶園:身體,及其所創造的(上)

文章由此以「身體」為引,關注我們與蝴蝶、與環境的交織,以及存於其中照護與創造的關係。蝴蝶那纖巧的蝶翼、隱蔽的毛蟲、細小而精巧的卵──我們如何為蝶所迷戀;我們的身體極其創造,無論是一株植物,一筆紀錄,或是一方蝶園──是對蝶的追尋與棲地保育的思索。本文分為「園丁」與「觀察者」上下兩篇,上篇「園丁」,聚焦的是蝶園的日常創造中,照料、更新、洞察並重整秩序,所充盈的創造性、美感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