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組

【讀者投書】第十四屆人社公演《歡迎光臨 失物招領》 短評:語法的錯置與感傷的模糊

清華大學第十四屆人社公演《歡迎光臨 失物招領》日前於交大演藝廳精彩的落幕了,筆者有幸觀賞了3/25日的演出,對於人社公演團隊之演出印象深刻,並撰以下短評一篇。 一、《美茉莉》:語法的錯置 由學生原創的劇目《美茉莉》講述了一個關於記憶及失去快樂的愛情故事,整體的劇本結構上帶有不小的野心,虛實雜處而魔幻化的敘事架構上有著一點楊斯凡克梅耶式的超現實色彩,以及有時因為過度風格化而導致有些令人難受的表演。 然而,事實上,筆者認為《美茉莉》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風格上的巨大割裂感,或是意義不明的家庭關係指涉,也不是對於「記憶滯留」的命題採用過於簡單而落於陳俗的手法,而是其在展現寫實性與童話性上的混用所形成的語法錯置。它試圖創造出一個全然架空的敘事線作為寫實故事中的對照,並基於同樣的命題再創造一個具有時空回溯性質的背景故事指涉,然而劇本並沒有善用這兩個大張旗鼓布置的劇場語法,而是將其錯置、融合進被鋪排的故事主線之中,陷入一種脈絡模糊而有些貪多嚼不爛的窘境。

擁擠成自然?——反思清大重訓室的空間現況

「清大健身房很擠」、「晚上人超多」、「器材安排得很擠,壓迫感很大」(註一)⋯⋯擁擠、緊張、空氣不流通,一直是清大校本部重訓室擺脫不了的標籤。然而,運動成效乃至心理狀態,皆和環境有所關連;本次文章訪問三位有健身習慣的同學,邀請他們分享對重訓室空間的看法,並分析重訓室擁擠的原因,及對同學們造成的影響。

最多元的學習安排,最僵化的成績評量——討論清大雙二一制度的存廢

▎前言 清大作為推動繁星、特殊選才、跨領域等多元學制的重點大學,也如高為元校長新上任時在遠見雜誌受訪時所說,期望協助學生自我探索,「助學生發掘潛能,擁抱不確定的未來」(註一),校長也強調,成功不是只有一種定義。 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大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在取得學歷。累計雙二一退學制(註二)、6年最高休業年限則成為阻止學生學歷得取得的現存規定。教務長巫勇賢接受清檸訪談時,曾提及「現在被雙二一的學生不多,大概每年也就在學人數的千分之二」。儘管被雙二一的學生在清大校園是極少數,但怕被當、怕收到期中預警、追求高GPA的成績焦慮一直都無處不在,「人數少」並不會淡化這些問題,反而是將這些在紅線上遊走的人邊緣化。 ▎成績不及格!退學制度在清大 在二十年前,清華便曾以實驗性質的方式,來廢除雙二一制度(註三)

誰說新竹是美食沙漠?——市區咖哩特輯(上)

在新竹讀書的你,對於「咖哩」料理應該不陌生。咖哩是新竹常見的食物之一。這次我們深入訪談了Musha Musha、有哩在和魔藥櫥三間位於新竹市區的店家。溫和甘甜的日式熟成咖哩以及層次多樣的香料咖哩,兩種迥異的口味你喜歡哪一種?

心繫一條黃絲帶——以「獨台會案」思考我們與歷史記憶的關係

▎前言 什麼樣的情況會看見凌晨5點的天空?整夜沒睡在趕報告,看見陽光從宿舍的窗外慢慢透進來,或是帶著優閒的心情從床上醒來,準備早起去慢跑?1991年5月9日凌晨5點,對當時讀清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生廖偉程而言,是被調查局從宿舍帶走的時間點。 「學校的宿舍裡面,聽到有人撞門撞到很大聲。拿一張拘票給我看說:『跟我去學校說明說明。』隨後就把我帶到車上去,在我上車之前還給我戴上手銬。我說:『這是幹什麼?我犯了什麼罪?』他們說你到了就會知道了,去說明說明就好。」 「我就眼看著車子開出校門外。我說:『不是要去學校說明說明?你們怎麼朝著學校外面開?他們說,你到了就會知道。」(廖偉程,《末代叛亂案》57:52) 1991年5月9日凌晨,法務部調查局幹員法務部調查局以涉嫌協助史明進行台獨工作為由,進入清大學生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