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師教育學院搬遷之後(上)—— 新空間的磨合與適應
▎前言
「校巴要排隊、學餐要排隊、加簽要排隊⋯⋯」是許多清大學生開學的共感,不少人會認為這與教育學院搬遷到本部,學生數量增加有關。這一學年,位在南校區、寶山路旁的教育學院大樓正式啟用,一千多名教育學院學生與師長,開啟在校本部的生活。雖然學校在搬遷前準備了不同配套,但新大樓的啟用與校本部的空間運用仍有許多考驗。
▎校區的搬遷前
回顧105年,清大與竹教大啟動合校。這個合併一步步的進行,有校區校巴啟用、校務系統整合、112年10月起註冊組整併進校本部⋯⋯,直到今年度,在113年4月25日公告新住宿混抽制度、教育學院大樓啟用,全校同學們又回頭意識到這合併的進展。兩個學院的「回歸」如校方所說,是「完成合校的最後一塊拼圖」(註一)。
有不少的變遷,除了原先生活在南大校區的同學,較少人能注意到,像是南大居住和使用人數縮減,學生資源的相應減少,包括圖書館南大分館開放時間變成週間8:00-21:00,且114年6月11日至8月31閉館、搬遷教育學院相關的館藏(註二),目前剩藝術學院相關的兩萬冊館藏;以及南大校區飲虹樓宿舍地下室的重訓室,在114年5月29日(註三)根據107年2月的建物安全評估報告停止使用;又或者是校內早午餐店的關閉。
另外,針對新大樓的使用、教育學院搬遷的考量和討論,上一學年度學生會籌辦許多活動,統整在下方:有【南大搬遷茶會】、【南大宿舍搬遷,你怎麼看?】兩次實體活動,讓師長、學生針對搬遷發想議題,並討論解方,以及針對活動整理【南大校區學院搬遷意見書】;同時,總務處也辦理【南大校園整體規劃案——全校說明會】報告南大校區將來可能的規劃(註四)。當時的報告並無定案,但現在我們知道藝術學院還未搬遷;以及113學年度創立的清華永續學院,其中的碩士學位學程公告在南大校區進行,研究所在高雄校區。

在教育學院實際搬遷至本部前,這些活動與討論都企圖想像可能的狀況,也針對潛在問題尋找答案,但似乎未預想到,新教育大樓硬體設備有不如預期的可能。以下是開學一個多月,記者搜集相關使用意見,並且參考【教育學院大樓學生座談會】(註五)的活動摘要,整理出對「新大樓」的使用感想。
▎教育學院大樓啟用
教育學院大樓已於本學期正式啟用,不少同學對此感到期待。教育學院的搬遷,整合兩校區資源,預計能提升跨領域學習的便利性,並減少學生於不同校區間的奔波。為此,教育學院院長以「迎接新大樓—共創美好新氣象」為題(註六),向同學們介紹新環境功能等相關事項。
除了普通教室,新大樓因應不同科系課程所需設立了特殊教室,如:環境教室、繪本故事教室、遊戲治療室等。而教室內也添置了全新的課桌椅,供師生使用。新大樓設立學生交流空間,教育學院學生及師培生能刷學生證進入使用,學生可在此空間讀書、討論報告,未來也將討論是否延長開放時間,並規劃更多活動空間。行政辦公地點則有別於過去在南大校區是各系獨立辦公,現改為聯合辦公室,而師培中心的辦公室也在新大樓的4樓。
在新大樓B2及戶外設有停車位,可提供開車或騎車的師生使用。截至開學第二週,戶外機車停車位並未因搬遷導致供不應求,仍有數個空車位能夠停車。在南校區生活方面,新大樓有開設7-11,提供用餐、取貨等服務。學生不必步行至寶山路或山下學餐,也能滿足日常需要。而在新大樓學生座談會中也提到未來將提供外送服務,並規劃智慧販賣機、熱食機等設備,以增加學生用餐的選擇。
教育學院大樓的落成,看似帶來師生空間設備使用的便利、舒適,不用在校區間舟車勞頓。然而,目前「國際會議廳、劇場教室」等空間尚未竣工(註七),新大樓暫無法提供可容納百人以上的教室。因此,教育學院共同必修課程「教育的國際視野」需要至工科館上課;心諮系所開設之「社會心理學」課程,也因為修課人數多過教室容量,上課地點改至綜四館。由此可見,新大樓的啟用,目前未能回應所有教學上的需要。
▎教育學院學生在校本部
目前新大樓已啟用近一個月,學習、生活等相關問題也逐漸浮現。
教學設備方面,新大樓的建築有挑高設計,較於南大校區,整體空間感較大,較沒有壓迫感;不過同時,大間教室上課也易有回音問題。此外,新大樓仍有教室未完工或因冷氣故障而無法使用,導致有課程因此需要更換教室,造成師生困擾。另有同學反映,部分區域走道因通風不良而過於悶熱。


公共空間的部分,有垃圾桶不足、垃圾過多的問題。新大樓的垃圾桶主要設置在廁所前的流理臺旁,但因設置數量少、開口設計小,而使垃圾暴滿。目前可以看到新增的大型藍色垃圾桶,暫時緩解此狀況。

而新大樓部分空間,有異味問題。日前更有天花板崩落的事件,根據學生會限時動態貼文可知,校方回復「設計建築時未完整考慮風雨問題」,預計年底完成防風雨優化工程。由此可見,新大樓目前仍有許多未臻完善之處,有待校方、院方逐一進行調整、改善,於此同時,建築內的師生也必須留意自身安全。
此外,新大樓內部空間還有電梯供不應求的問題,對此校方鼓勵低樓層的學生多利用樓梯,但可能會影響空間使用上的便利性。
在交通方面,則屢屢有「搭不到校車」的經驗分享。不論是二校區區間車,還是校本部校園公車,皆有供不應求的問題。尤其是尖峰時段,搭乘區間車的同學,還可能面臨到塞車而遲到的情況。
而校本部的生活空間,也有人有變得「很擠」的感受。以學餐為例,在用餐時段小吃部因人潮眾多,難以找到座位,因此,總務處經管組有新增「更多美食就在前方」的公告(圖五),建議同學多走幾步路,到水木生活中心或風雲樓用餐。然而,在中午用餐時,就算走到了風雲樓,仍可能面臨找不到座位的窘境。

至於行政相關業務,教務處註冊組已於112年10月公告,若南大校區系所同學有辦理相關業務的需求,需至校本部洽公。這項變動將可能增加學生的時間成本。
▎合併進行式,磨合與適應
一個新的學院大樓落成使用,和一整個學院開始在校本部的學習生活有許多面向需要大家磨合、找解方,雖然說學院的「回歸」可能是完成合校的最後一塊拼圖,但校本部、南大校區新生活型態的建立,無論是住宿政策、校巴量能、新大樓的使用與維修⋯⋯仍有方方面面需要讀者們感受、提出意見。如學生會公告,學校會採用「竹師教育學院問題回報表單」、開放教育學院電子信箱收信,持續接收相關回饋。
註一、2024.11.22秘書處發布的〈清華藝術學院大樓今上樑 合校邁向新里程碑〉提及校本部教育、藝術學院大樓完工後,南大校區師生將遷回校本部,是完成合校的最後一塊拼圖。
註二、圖書館2025.07.11臉書發布的服務異動公告表示南大分館自2025.6.11到2025.8.31閉館以搬遷館藏。
註三、體育室於114.05.29公告,基於107.02建物安全評估報告指出,飲虹樓已不符合現代防震係數法規,當時停止安排教職員進駐飲虹樓,而這學年地下室的健身有氧中心自也停用。
註四、總務處在上學年辦理的南大校園整體規劃案——全校說明會報告南大校區未來可能的發展方案,連結附有當時的報告簡報,現場專注在提案說明,並無超綱討論搬遷事宜。
註五、學生會公告的〈0930教育學院大樓學生座談會摘錄〉說明了座談會中的討論主題、以及校方回覆的處理方式。
註六、「迎接新大樓—共創美好新氣象」可參考竹師教育學院官網。
註七、根據〈竹師教育學院新大樓募款計畫〉可知目前「國際會議廳、劇場教室」等空間尚未竣工,仍在募款階段。
記者/胡欣貝、魏欣平
圖片/胡欣貝、魏欣平
編輯/梁謙恩
#清華大學#教育大樓#南大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