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我在災難現場當指揮官:光復鄉洪災的行動紀實

洪水退去後,在機具尚未全面進入、官方救援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大批民眾自發成為志工,帶著鏟子與水桶湧入光復鄉。教師節連假期間,災區更湧進上萬人潮,一鏟一鏟地投入現場。而在這個現場,我肩負著另外一個任務……。

【讀者投書】像我這樣一個,被社會安全網拋棄的人

在系上沒什麼朋友、社安網的漏接、老師的繁忙與忽視,讓我在經濟、健康、人際都受挫的情況下,很常會有傷害自己的想法。夏天,同學們看著我手上的紗布,也不曉得該如何回應起。而這樣一個被社會安全網拋棄的人,我相信校園裡還有很多。

【讀者投書】像我這樣的一個大學生:潘羽鍚個展「溫開水日常」自述

▎前言 四月初,有個老花眼的婦人到竹師藝術空間2館參觀。她原本以為會看到滿牆的畫作,沒想到舉目所見是很空很暗的展場。她嚇了一跳,以為撤展了,打開日光燈,才發現牆上貼了一排長長的紙條,每張紙條都寫著一天的行程,她不太懂它們有什麼含義? 這是我的個展「溫開水日常」發生的故事。當我聽到她開燈的違規反應時,覺得有點可愛,也可以理解她的困惑。展覽結束後,我寫了一篇短短的文章,希望和好奇的觀眾分享創作的想法;不過,由於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展品有很多詮釋的可能,我寫的只是其中之一,大家參考參考就歐虧了。 ▎冗長的儀式 我習慣在錢包裡放一張小紙條,上面會用藍色和紅色的原子筆條列一天的行程。藍色代表普通的事,紅色代表特別的事。 這個有點怪的習慣是從大一培養的。那時身邊一切都很新鮮也很陌生,我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錯過了某件重要的事,

【讀者投書】別濫用「左派理想」來掩蓋侵略現實:抗爭應舉起國族大旗

本文所欲對話的,是日前在清檸化名為Anderson以「左派立場」反對「中國學生來訪團抗議運動」的文章。 作為當日活動的參與者之一,我想有必要做一些相關回應,並且進一步為台灣島上正在左派立場和國族認同間掙扎的人提供行動建議。這不只是為了澄清誤解,也是提出更好的願景。本文將分為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回應上三論點,最後一節整合論述以及提出進一步的願景。

【讀者投書】中國學生參訪團訪清大交流會場內外行動記錄

2024年12月5日,馬英九基金會交流活動引發爭議,爭議包含參訪團學生受訪時稱台灣為「中國台北」。12/4一早,交流團前往清華大學。事件前一晚,有學生於交流版(註一)發起集結,學生在交流版交換著各方不同意見,有人認為這是特定系所學生的行動,也有人認為不應該讓有統戰意味的活動入校。